季風亞洲:二十一世紀大國賽局與地緣政治的衝突核心


葡萄牙人達伽馬說是「發現」了印度次大陸及其新航線,但不如說是它發現了已在此區域互通貿易幾千年的商人所依賴的季風系統。這條新航線依著印度洋規律的季風交替,加速了航向遙遠東方的速度。自此歐洲商人可以繞過鄂圖曼帝國,與遙遠的東方直接做生意。

在「季風亞洲」的表象之下,存在著各國貿易、自然災難、地緣衝突…等現實。作者指出,美國因受累於阿富汗與伊拉克地面戰爭,海軍軍艦數量又逐年降低的情況下,未來在印度洋這塊將會愈來愈沒有影響力。印度洋不像北大西洋與西太平洋,可以透過北約以及第一島鍊有效圍堵俄國與中國。在印度洋,存在著各國之間的博奕與宗教、種族衝突。這多點齊發的狀態無法用一個單一聯盟來進來防範。

在這塊海洋上的現在式,是各國利用其海上影響力,來鞏固貿易及原物料的運輸。這塊印度洋的西側,荷莫茲海峽(進出波斯灣)與曼德海峽(進出紅海)是咽喉點,東側則是以麻六甲海峽為瓶頸。主要參與博奕的兩個大國是印度與中國,另外伊朗、巴基斯坦的角色也不容忽略。

在說明本書講解的地緣政治時,必需先知道這本書原文寫於 2010 年,直到今年才出了中譯本。所以有些事件可能會過舊。但戰略思想方面看起來倒沒有問題。

印度作為世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分別在其國土的西部及北部角力。在印度東側,則是透過緬甸間接地與中國角力。中國近年持續向海上發展,足見其陸上,尤其是西北及北部已經轉趨安定,才有能力向海上擴張。中國的原物料及戰略物資幾乎大部份仰賴麻六甲海峽運輸,一旦麻六甲被封鎖,中國堪慮。因此中國在巴基斯坦與伊朗邊界,位於荷莫茲海峽東側陸上的瓜達爾建立深水港,也在緬甸皎漂投資建設港口,圖的就是一旦建立了鐵公路及輸油管,可將其西南地區向印度洋打開個出口。瓜達爾甚至可經由阿富汗,將中亞的能源經由海路輸出。中國另外在斯里蘭卡南側漢班托塔投資建設深水港,也是看上這兒是印度洋中段的連結貿易地。在多處設有可供軍艦停靠的港口,方便中國海軍於此巡弋並靠岸補給。

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採取是不干涉該國內政的方式進行,與美國會考慮人權再投資的政策不同。斯里蘭卡僧伽羅政府在內戰中完全殲滅泰米爾叛軍,雖然泰米爾猛虎組織被消滅該是好事,但政府軍使用的手段近乎冷血,也表現了僧伽羅人與泰米爾人長久以來的衝突。斯里蘭卡雖是個民主政府,但是卻再也不是公民社會。中國在這些地方建設但並未擁有港口擁有權,未來軍艦能否停靠仍要看中國與該國政府的友好程度。

印度作為主場優勢國,其未來大力發展海軍也是可以預期的。其作為美國及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盟友,在道德上已佔有制高點。印度面對的威脅主要是陸上而非海上,其西側巴基斯坦及東側孟加拉、緬甸是失靈國家,其與巴基斯坦長年敵對,而許多激進份子經常在與緬甸交界處向其東北區域製造動亂。巴基斯坦的威脅主要不是軍事對壘,而是在伊斯蘭恐怖份子的侵擾。在當時仍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雖然將該邦治理得有聲有色,但在古吉拉特騷亂中,雖然火苗是穆斯林點起的,但莫迪縱容甚至是暗中幫助對當地穆斯林的屠殺卻讓作者深感此人如當上總理,印度的未來恐會有一些波瀾。莫迪現在就是印度總理。

印度也於緬甸實兌投資興建港口。在印中兩國於此競逐的同時,作者指出,美國應該依賴此地堅實的民主國家盟友,將其影響力投射至此區域,藉此維持美國在此的權力運作。美國切莫再重蹈阿富汗及伊拉克的覆轍,偏見地認為「民主就是選舉」。而應該多瞭解各國間文化的差異性,並且做調性調整。

這就是說,美國身處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地理位置讓它不用捲入太多地緣衝突。然其政治發展有其獨特及一貫性,經常無法單一完全地直接套用在其它國家。以阿曼的例子來說,其雖然是一個君主專制國,但其領導者仁德,深受人民愛戴,他們也並不嚮往美國人口中所謂的自由。新加坡也是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但它在世界貿易上的角色卻是西方世界長期的盟友。未來為了維護其糧食及原物料、戰略物資的順暢運輸,也為了彰顯國家實力,在印度洋會有各國軍艦頻繁航行。這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在對抗索馬利亞海盜對輪船的掠劫,以及對突發天災的即時反應,都會有實質上的幫助。南亞海嘯中,美國之所以能夠即時援助,就是因為剛好有一隻艦隊在附近。

此書談到戰略,但卻像是一本旅遊見聞記。從阿曼、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瓜達爾所在地)、喀拉蚩、印度的古吉拉特、加爾各答、孟加拉、緬甸、印尼再到中國,最後回到了非洲東部的尚吉巴島。作者親身在這些地方遊覽,與當地人對談並瞭解他們。在緬甸,他瞭解了北部山地部族與執政的緬族是如何的水火不容,也深明中國如要替其西南地區取捷徑,穿越緬甸直達印度洋,這塊區域的安定是如何重要。在印尼,他瞭解這兒的穆斯林比起中東,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及自信,能與各宗教和平共處,並發展疊加出有異於中東起源的伊斯蘭文化。這才是伊斯蘭未來該有的樣貌。

本書英文書名《Monsoon: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譯上有點轉了彎,大概是為了有較吸晴的副標,也有可能是雖然英文書名提及關於美國權力的未來,但全書其實僅隱約提到這部份。或許正如作者所認為的,美國的軍力無法在全世界維持和平,印度洋必需有賴各國在此連繫合作,美國只要投射其影響力就好。或許美國的權力就該如此運用。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