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之殤:對抗帝國主義的百年反殖民戰爭


作者身為一個巴勒斯坦研究者,其家族在巴勒斯坦是顯赫望族。透過他的研究、自身與家族人於事件中的親身經歷,寫出了許多關於巴勒斯坦的書。本書《巴勒斯坦之殤》是較新的著作,以「以色列殖民巴勒斯坦」角度來書寫。書中指出對巴勒斯坦人而言,西方世界有六次向他們宣戰。這六次分別為:貝爾福宣言、聯合國一八一號決議、六日戰爭、黎巴嫩戰爭、奧斯陸協議、大衛營峰會。

貝爾福宣言(1917~1939)

主要內容如下: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view with favour the establishment in Palestine of a 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 and will use their best endeavours to facilitate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object, it being clearly understood that nothing shall be done which may prejudice the civil and religious rights of existing non-Jewish communities in Palestine, or the rights and political status enjoyed by Jews in any other country.」

作者的控訴:
  1. 宣言中沒提到巴勒斯坦人,而是以非猶太居民來帶過
  2. 不能傷害的是這些非猶太居民的公民與宗教權,沒有政治權
  3. 相反地,猶太人卻有各種權利及政治地位
貝爾福宣言有英國對中東地緣政治的戰略考量,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終於等到能夠支持他們的帝國,他們也自詡為歐洲文明對抗中東野蠻的前線堡壘。這宣言被佔領了巴勒斯坦的英國刻意不宣揚,巴勒斯坦人是在一戰結束,紛紛返回家園之後,才在別國新聞中知曉此事。

聯合國一八一號決議(1947~1948)

這是以巴分治協議,決議中要創建一個猶太與阿拉伯國家。分治的範圍圖如下:


於是以色列建國了,但是決議中的「阿拉伯國家」卻從未執行。同樣的,這項決議也是在巴勒斯坦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決議的。

六日戰爭(1967)

我們看維基上的六日戰爭是以色列以少勝多,是「先發制人」的典範,但這個「先發制人」很有趣。當時美國的多方情報皆指出,聯軍是防禦性質,且以色列實力大勝。縱使以軍被先攻擊,實力也足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優勢。但以色列認為這是挑釁,並在得到美國的默許之後先發制人。在第一波打擊中,埃及、敘利亞、約旦的空軍就被殲滅了。在沙漠地帶,失去制空讓陸軍等同於陷入被屠殺的境地。

多年後,以色列軍方也同意,當時以色列並沒有被滅國的危險。

黎巴嫩戰爭(1982)

這是講以色列進攻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強迫巴解組織撤離。這階段的巴勒斯坦抵抗活動已轉入別國,巴解組織作為黎巴嫩內戰的一隻武裝軍隊,對保全貝魯特是有貢獻的。但他們的確也以此為基地對以色列發動攻擊。

奧斯陸協議(1987~1995)
大衛營峰會(2000~2014)

這兩個事件在個人讀來比較不明確,又或其實比較偏向「奧斯陸協議」。該協議是巴解組織領袖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的協議,在以色列既有的框架下,讓流亡在突尼斯的巴解組織領袖們能夠返回巴勒斯坦,並為下階段里程做準備。

然而作者指出,阿拉法特此時已偏離了巴勒斯坦人的願望,並且在以色列的框架下,巴勒斯坦人不能得到所有權利的平等,也不能取回以色列已占領的土地。這之後,以色列管制加嚴,巴解組織領袖們有通行證可來去自如,但一般巴勒斯坦平民卻被限制更多行動。

作者稱巴解組織(自治政府)已經靠向以色列一方了,因為他們需要管理巴勒斯坦人,並且阻止他們的抗爭。

***
猶太人在經過流離失所,被歐洲母親遺棄後,總算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可以理解他們對這片土地的執著有多麼強烈。但這種執著是建立在這塊土地上只能是猶太人的,不能給其他民族的前提下。先有英、法到目前的美國,列強的支持與軍事援助,再加上阿拉伯國家的內鬥以及當中也有向列強靠攏的領導者,都讓巴勒斯坦人建國的願望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以色列或許身陷被屠殺的記憶,所以他們狠起來也對巴勒斯坦人毫不留情。巴解組織或哈馬斯針對平民的攻擊行為的確容易被冠上「恐怖份子」,但作者指出,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難民內的平民更是不可原諒,因為巴解這些組織是小蝦米,以色列卻是大鯨魚。巴勒斯坦人根本無法撼動以色列在這地區的霸權,但以色列卻選擇殺害比他們更弱小的人。

巴勒斯坦人不僅在軍事能力大輸,對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經濟也不甚了解。美國有許多猶太人,他們確確實實地影響了當地媒體及政界的看法。巴勒斯坦人在當地卻是一點話語權都沒有。當你們家被別人用飛彈攻擊(雖然大部份都可以被防禦系統攔下),造成了個位數的傷亡時,是否可以用此為藉口,發動大規模空襲來回擊?

作者指出,這種用飛彈還擊的手法,太容易淪為把柄,對巴勒斯坦人根本一點好處都沒有。但看看加薩地帶的慘況,感受身處當地的人民的憤恨,再加上國際處境的孤立,阿拉伯同袍國家的不聞不問,他們能怎麼辦呢?

美國在此區為了制衡俄國,已經成功地拉攏了許多靠向他們的國家。這些國家,有些需要以色列的軍事支援,有些需要以色列的天然氣。在歐洲打算脫離俄羅斯天然氣控制的未來,以色列的角色或許更形重要。他們得到西方的支持也會更深。巴勒斯坦問題雖然近年在阿拉伯國家年輕人中間得到支持,但可惜這些國家大部份都是非民主的君主國。年輕人的訴求並不能成為這些領導人的考量。

猶太人或許經歷過比這還更慘痛的處境,但或許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式。以巴衝突至今,要說誰對誰錯已不可能。至此時,巴勒斯坦人已經不再指望能夠要回巴勒斯坦全境了。他們只希望能夠讓散落各地的巴勒斯坦難民回這片土地,並且擁有與猶太人一樣的所有權利。但或許,這一丁點願望也難有實現的一天。

後記

2022 年由以色列歷史學家伊蘭・帕佩所著《這才是以色列:揭露歷史謊言和神話底下的以色列》中譯本發行了。看了博客來的簡介,發現它與本書大綱有驚人的相似,但卻是由以色列人所寫的。猶太人內部針對自己鍾愛的國家提出建言,期望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能夠真正地在這片土地上平等、和平的相處。衷心希望有這麼一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