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說謊時必需用到大腦前額葉,在說謊時必需先控制自己不說出事實,並透過對事件中人事物的了解,才能依此說出一個天衣無縫的謊言。因此幾乎每個人都懂得說謊,除非大腦有受到損傷的人。在說謊時,必需先猜想目標對象是什麼想法,因此說謊時會用到與同理它人同樣的技能。
基本上,我們幾乎天天都有機會遇見謊言。大人們其實常常說謊,但因為它是非惡意的,所以認為沒關係。除了所謂「善意的謊言」之外,說謊基本上被視為負面的行為。因此聽見孩子說謊,我們才會很生氣。這種生氣,其實是來自於對未來的不可掌握。擔心孩子說謊成性,未來在許多地方會碰壁或被別人瞧不起。
如果因為這樣,對說謊採用強力處罰的方式,其實反而會得到不好的效果。無論在實驗中,還是個人親身經歷,一說謊就處罰的教養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更愛說謊,因為說實話會被打,說謊話只要不被識破,就可以不用被打。說謊通常都會有理由,作者在此書中列出了幾種理由:為保持良好形象、逃避責任感、為達成目的、執行力不足、學習意願低落…等。
在「為達成目的」這邊,作者以孩子要求買手機為例子。這時候與其直接答應或拒絕,倒不如讓孩子提出他應該擁有手機的理由。透過讓孩子「說服」父母的方式,除了能促進孩子多思考是「必要」還是「想要」之外,父母也能透過這過程,表達有手機後的擔憂,並與孩子共同討論出使用規範。在「學習力低落」這一段,作者認為父母在孩子表現好時,不應該稱讚孩子「聰明」,而是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作者也提出,孩子遇到挫折就哭,是一種情緒的表現。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讓孩子充份表達情緒之後,再來討論未來的改進方針。
當面對謊言時,透過臉部表情其實是無法得知孩子是否在說謊。如果想知道是否說謊,我們可以透過開放式詢問的技巧,加重孩子在認知上的負荷。說謊時必需大量運用到大腦,因此如果大腦累了,就容易出現邏輯上的破綻。但基本上這算是質問,也不是非常建議這樣對待孩子。相反地,如何建立親子溝通管道的順暢,其實更重要。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常常遇到孩子興趣缺缺的情況。有一個大原因是,我們經常將自己的情緒或經驗帶入對話中,很容易講沒幾句,就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孩子,應該怎樣,或者不可以怎樣。久了之後,孩子就會不想與父母對話,父母就更不容易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了。
針對這點,作者建議父母可以改掉常用「你怎麼講了幾百遍都不聽!」這種質問的方式,改成「我講這件事應該很多次了,一直講都沒有效,心很累,心情很不好」。父母透過表達出自己情緒的方式,讓孩子多瞭解父母一點。每個孩子不會天生就要跟父母作對,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當孩子能體會父母的心情時,他就會更願意去做得更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