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最後一篇為作者自述,縱使媽媽已經非常開明了,但在大學選填志願時,因為媽媽害怕他讀外文系不好賺錢(會吃苦),所以希望他選法律系,造成日後他對母親的不諒解。但正如看得清的人對作者說,他其實有選擇的權利,只是他選擇聽母親的話,然後將未來可能面臨不順的責任交給母親。相比堅持自己的選系,卻要日後吃苦,作者選擇聽母親的話,然後面臨不順的時候,情緒上就有個出口。這其實就是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又如直昇機父母,嚴密的監管,反而造成小孩子在同儕間被排擠。被排擠後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傷害,所造成的身心變化反而不是父母所求的。那直昇機父母這麼累,有用嗎?還是父母們只是想要讓自己心裡好過一些,避免被世俗眼光認為是一個不夠格的父母?但回過頭來說,小孩因為這樣變得行為異常,又能夠稱得是夠格的父母?
努力讓小孩唸私校,卻感覺在同學間低人一等而怨父母。那麼讓他去讀一般公立學校,就不會有其它理由怨父母?母親堅持讓小孩唸私校,並且認定這只是一時的抱怨,以後享受到甜美果實後就不會這麼想了。以故事的結局來說,答案是正確的嗎?
在我看來,父母與小孩一定不可能和平相處一輩子的。因為小孩在個性未成熟之前,父母就是他們不順遂時最好的情緒出口。所以父母怎麼做都會被小孩抱怨,但是或許這需要時間。當小孩長大個性成熟後,自然就會想明白?但代表父母可以為所欲為嗎?我認為絕對不是。作父母的要如何拿捏分寸,實在是非常難的一個課題。多陪伴小孩是一個看起來不會錯的選擇,但要做一個開明的父母,就要放下身段,才能平心靜氣面對小孩言語挑戰,才能起身教的作用。能夠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討論,這樣孩子日後才能學習到這技巧。
書中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父母。有些人就是天生不適合走入家庭,而東方傳統結婚生子的觀念正是造成許多家庭不幸福的一個原因。現在社會愈來愈多元化了,不結婚不生子也愈來愈能夠被接受。但是縱使適合當父母,在對待孩子方面仍是新手,仍然是要持續學習改進的。如果再加上長輩們的干預,那麼課題又更繁重了。
這本書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閱讀起來速度非常快。建議父母們都要看看,尤其是小孩還未唸大學的父母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