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效應


小便斗裡的那隻蒼蠅,成功影響人們的行為,達到降低清潔勞動的量,也讓廁所更整潔。這樣子的行為科學到處可見,作者們稱它為「蒼蠅效應」,意指透過行為科學以達到目的的作為。以下是本書中列出的各種效應:

效應效應
如果名稱裡有「效應」一詞,人們通常就會對這種現象比較感興趣。

金錘效應
當你手中拿著一根最愛、最順手的錘子,那麼所有東西看起來都會像是釘子。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對某件事所知較少的人,往往會比其他人更加高估自己。「半瓶水響叮噹」大概就是此效應的外顯行為。許多在某一領域有專長的人,至另一並不是那麼擅長的領域發表意見,也屬於這種。

佛瑞效應(Forer effect)
用模糊、籠統的方式形容你這個人,你卻當成準確貼切,忘了這種描述幾乎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一般神棍、賣靈藥的人,大多是使用此效應。通常只有對閱讀與科學真正有興趣的人,才會看這篇文章,你說是不是啊?

安慰劑效應
服用安慰劑後卻感受到了真藥的作用,就算你知道自己吃的是安慰劑也可能產生這種效果。

可得性偏誤
心裡想到第一件事往往就被當成比實際更重要的事。所以新聞媒體常報導的事會被我們比較常想起來,就會放大它的嚴重性。比如飛機失事的機率比車輛低,但因為發生了就嚴重,經常被大幅報導,我們就會覺得它比較重要,搭飛機時會擔心。

因為驗證
無論合不合理,只要為事情找個理由,人們就比較會同意。比如,插話的時候說:「我必需中斷你們,因為有重要的事要說」,但這件事真的很重要?沒人會關心,你插話已成功了。

預設效應
很少人會耗費心力去改變預設選項。所以社群媒體的預設選項才那麼重要。

解釋深度的錯覺
你覺得自己完全了解某件事,但事實上你不了解。比如試著解釋一下腳煞車。

選擇架構
藉由提供選擇的方式引導你的偏好:加入極端或無意義的選項。

稟賦效應
如果你擁有某個東西,它的價值可能會高於原本你願意購買的價格。

預期後悔
人們在做決定時,會盡量降低預期之中的後悔可能性。比如大拍賣時,為了不錯失可能的折扣而大買特買。

裝傻效應(或稱摸魚效應)
做某件事之前,你想看到有人先做(因為你不想當笨蛋)。組織被要求發言時,一般員工鮮少第一個說話,通常都要由主管先。

道德許可效應
做了好行為後,就會比較容易縱容自己做出壞行為。超市蔬果區在入口處,原因是你買了健康的蔬果後,就可以多買些零食、多喝幾瓶酒了。

負面社會認同
讓大家知道負面行為很常見後,無意中就會助長這種行為。

管他的效應
做出壞行為後,你更有可能做出更多壞行為。

峰終定律
以回顧方式評估一件事時,人們往往會評估其情緒的高峰或終止之處。所以在活動的最後建立高潮時刻,這個活動就會被評價的比較好。

現時偏誤
比起未來的獎勵,人們往往會過度重視現在就能得到的獎勵。「先別吃棉花糖」就是在說要避免這種偏誤。

誘惑綑綁
將你喜歡的東西跟你必需做但很難開始善成習慣的事配對起來。比如去健身房,如果去的時候都會有心儀對象在那兒,就會很容易建立起習慣。

出醜效應
表現出微不足道失態的人往往更能獲得尊敬。在五分評分系統中,得到全五分的店家會被視為不被信任,但 4.7 分的店家就會被認為是真的。

參照效應(錨定)
用不相關的數字影響你的預估或評判。所以在要求加薪時,要說「我不要求能加薪 25%…」。

一本通俗、易懂、讀來流暢的科普書。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