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失控:為什麼人們會忍不住做壞事?法律管不住的人性密碼


法律制定規範,但為什麼人們還是會忍不住違規做壞事?制定法律的人經常沒有行為心理的專業,因此常常無法看透行為密碼,以致於許多法條並沒有辦法達到制定的目的。以下探討現今許多立法者的作法與其如何影響人們行為。

懲罰

懲罰是很直覺的手段,如果無效,那必定是罰的不夠重。但它雖然有用,效果卻視人們感受被懲罰的確定性而定。懲罰的確定性愈高愈有效,如果一條法規無法有效進行懲罰,那麼他幾乎不會有人遵守。然而重罰卻可能帶來負面效果,即是犯法者會採用極端手法,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以死刑來說,犯罪者在已知必定會受死刑制裁的情況下,會做出的行為可能無法想像。

獎賞

比如對電動車的補助,讓其花費成本僅高於油車一些,吸引大家買電動車。但一旦補助消失,電動車高昂的售價與月租費,會令許多人吃不消,改回油車的懷抱。如果是對工廠碳排的補助,令其可以在高成本之下維持原本的利潤。但只要補助消失,在成本及客戶追求低價的壓力下,工廠勢必又走回老路。

道德

如果法條內容與人們的道德思想上並不一致,那麼法條並不會產生多大作用。人們對遵守法規這件事情上沒有得到道德上的滿足,並不足以產生內在動力。

公民服從

如果實行法條的人並沒有取得程序上的正義,那麼人們並不會服氣。比如躱在暗處偷拍的警察,以及對有色人種特別嚴格的警察,都並未取得程序上的正義,這會導致人們並不想服從。

從眾

每個人都會有從眾心理,因此在宣導法規方面,適時地加入大部份人都會遵守的暗示,會促進法規遵守的程度。例如在宣導時,加入「有 80% 的人都這樣做」會提升宣傳效果,但得小心不要用錯邊。比如在宣傳上強調「某些東西已經被偷採很多了,希望大家愛護」,這種反而暗示大家都在偷採,會造成反效果。

這些行為密碼,說明了人們在守法與違法之間游移的邏輯。瞭解這些,對於制定有效且能執行的法律有其幫助。對於我們在教養小孩上,需要制定規矩的時候,看起來也能有一定的效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