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在父權社會,一般女兒與母親較親近,形成母親容易將女兒當成自己延伸的一部份,進而在女兒的未來規劃上介入,讓女兒代替自己完成未能完成的願望、成就。又或者,將自己的人生投射於女兒身上,限制女兒取得更高的成就與幸福。

由於女性特質使然,女兒更能體會到母親情緒上的變化。因此縱使不表現出來,女兒往往也能透過蛛絲馬跡來察覺母親情緒上的細微變化,進而採取應對策略。女性的母性並不是天生的,有些時候往往只是外表包裝成如此,但底層卻是隱藏著自己的私心。

母女間許多衝突的源起,源自於「我都是為你好」,但這句話往往來自於母親在既有經驗上的不安。直升機父母正是這方面做到極致的代表,他們口中雖然講得出一番大道理用來保護孩子,替孩子未來做規劃。然而,他們經常缺少的卻是瞭解孩子真正的內心。以職業來說,我們往往以現今令人稱羨的職業當作理想目標。然而,現今社會變化愈來愈快速,做父母的都不能知道十年後職場的變化,那麼又怎能確定現在所教他們的,在未來一定派得上用場呢?

因此對於未來這件事,不需要也無法給孩子解答。母親應該先過好自己的人生。作為一個表率,女兒便能夠藉著貼身觀察瞭解母親對於生命的態度。母親應該先瞭解自己,而不是因著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而隱藏自己的內在或傷痛。唯有先瞭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模樣,女兒才能自在無拘束地與母親相處。

對於孩子的情緒,必需認清任何一種情緒都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對於孩子的情緒,只要簡單回答:「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便足夠。必需讓孩子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讓他往後能不帶任何偏見去看待別人。如果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他產生罪惡感,那麼日後必定無法不偏頗地看待他人。

作者是心理諮商師,本書範圍著重於母親與女兒,並不代表家庭中其它角色不會有這種問題。只是女性特質的關係,母親與女兒容易在情感上比較親近,交互的影響也更深,因此特別重視此兩者之間。

每個人童年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情感上匱乏,這些匱乏在往後的人生都會持續影響著我們。女性在女兒轉變為母親,由被照顧者成為照顧者之後,這些童年的匱乏甚至是傷口,仍持續影響著我們與下一代。認識這些因子及其造成的影響,可以有機會讓我們在教養的路途上能夠更有耐心並做得更好。我們幾乎無法做到百分百,但也不必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只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永遠會是他們的後盾便足夠。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