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效應


「當一種文化模式進入最終的固定狀態時,便逐漸局限於自身內部,不斷進行複雜化的轉變,從而再也無法轉化為新的文化狀態」。這種停滯的狀態,就是「內捲」。

這定義,就是句子都看得懂,但腦子卻很難理解。

另一個方式,「內捲」就是盲目的競爭,是無謂的內耗,把人的思維囚禁在慣性的牢籠中,將企業的發展局限在既定的軌道上,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比如升學,中國的高考錄取率異常地低,但大家仍擠破頭,花時間心力進入這個窄門,卻從來不問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

比如加班,別的同事加班趕工,符合上面急迫的需求。身為同事我們也不得不加班,因為老闆說某某同事都加班,表現很好。

比如產品削價競爭,通通在拼最低價,將成本降低的同時,不可免地將品質也降低了。

身陷內捲當中,就像在滾輪上一直奔跑的小老鼠們。只要不是大家同時停止,滾輪持續在轉,所有的老鼠都被迫要一直跑。

要「反內捲」,作者利用自己創立的企業為例子,提出六大方案。這些方案,顛覆式創新是核心。但描述的內容,仍不免有進入勝者為王的框架。

來提一下最後講到的「競爭」、「賽局」的差別。

競爭是與別人爭的你死我活。產品間的削價競爭、補貼…都是這一類。競爭不會停止,直至一方倒下。

賽局,也是一種競爭,但是是雙贏的競爭。先提一下「納許均衡」,指的是在賽局中,存在一組讓所有競爭者利益最大化的策略組合。賽局的例子,既不是在未知的藍海,也不是在競爭激烈的紅海,而是只你獨存的「黑海」。

比如,某產品佔據中高端市場,我們就佔據低端市場,將餅共同做大。作者提出實際的例子:賓士與 BMW、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

那個人如何「反內捲」?或許是「找出自己的優勢,並將它發揮淋漓盡致」以及「不跟風,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