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從關鍵的一九七九年,剖析中東文化、宗教、集體記憶的四十年難解對立


這本書描述了自 1979 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何梅尼推翻了當時的親美政權後,在這四十年之間,中東與其鄰近的印度次大陸,主要是埃及、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這幾個國家之間發生的種種事件。

全書的大意是,伊朗作為什葉派大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作為遜尼派大國,兩者在這塊土地上各自利用宗教發展有利於自身統領伊斯蘭教的權威。於是他們積極介入各個伊斯蘭國家內部的衝突,壯大自己所屬教派的支持。這股黑潮點燃了區域內衝突之火,甚至連美國本土也受到波及。

在作者的敘述中,這兩個大國因教派不同而對立。然而教派往往只是爭戰的藉口而已,並非深層真正的原因。真因大概是兩國領導者的立場不同所致。何梅尼反美,但沙烏地親美,大概這才是宗教衝突加劇的主因。由此可見,美國在這區域的介入,實是增加了區域的複雜性。

區域內的許多衝突都是以宗教之名,大概這是最好號召群眾的方式。近幾年來用宗教動員的力道減弱,現在改用民族主義來動員。在伊斯蘭各教派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分岐。這些分岐造成了衝突。但仔細想想,宗教只是表徵,真正原因大概是社會的不公不義以及不平等,因此何梅尼才能取代一個親美且相對開放的政權。

女性在伊斯蘭傳統中備受壓抑,許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在地女性,也持續不斷地推動女性賦權與平權。這是伊斯蘭國家在由傳統走向現代必經的過程。外人的干預並不能加速進行,有時反而會壞了事。畢竟一個文化、風俗的形成,是需要經過幾代人持續推動、漸進式的改變才能長久穩固下去的。然而這地方豐沛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註定讓這塊土地無法擺脫區外大國的干擾。

區外之國想的永遠是如何獲取當地資源,以及如何由此地獲得經濟利益。他們無力也並不真的在乎區內人民,說出口的在乎往往只是一個理由,根因其實是因為政權本身並不能滿足其所需。無論美國的初衷為何,它在這區域的介入已經造成了區域的更加動盪。

這區域擁有非常多元的文化,也有非常豐沛的創造力,外人對此區域的解讀往往片面且偏頗。正如作者所說的,這塊土地上不需要由西方國家來定義或教導它們該怎麼做。生活在此的人民已經正在爭取他們該有被對待的方式了。鑑於此區域的多元,任何過於簡化的敘述都無法概括全局。在看待這塊土地時,也必需以在地視角看出去,才不致於落入西方媒體狹隘的偏見之中。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