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的悲劇:從中東歷史和地緣政治解讀中東複合危機

由日本人的歷史文化視角來解讀在 2016 年當下中東的情勢。由於這地方是伊斯蘭發源地,因此作者認為此地的動亂不吝是伊斯蘭的一大悲劇。書本內容主要圍繞作者提出的兩大概念「後現代戰爭」及「中東複合危機」。

「後現代戰爭」指的是在 2016 年,伊斯蘭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們與所謂的現代戰爭,意即以民族構成的國家間的作戰,有地理及行為上的不同。伊斯蘭國並沒有所謂的國境線,並且他們與傳統西方列強的戰爭是以點放式的恐怖攻擊,造成這些國家人民內心恐懼為主。當然在真正戰場上,伊斯蘭國打的是「不對稱戰爭」,這點與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一樣,都是在正面對決的實力不如人時,必要採取的作戰方式。

在 2022 年,塔利班已成功奪回阿富汗。伊斯蘭國卻失去所有據點,只能潛伏在各國,伺機反撲。

「中東複合危機」談的方面有許多點,但大致上仍脫離不了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對立。這兩派別在中東的兩大在地國分別是什葉派的伊朗與遜尼派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外國對中東地區的染指也是造成複合危機的一環,參與者分別有俄、美及土耳其。這兩個環境交織在敘利亞這個地方,在 2011 年敘利亞爆發阿拉伯之春進而使得敘利亞進入內戰狀態。另外,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及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人,以及伊斯蘭國,讓敘利亞內戰成為了複合危機的主戰場。

中東複合危機並不是伊斯蘭分裂造成的,而是西方各國在一戰之後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瓜分此區域以及影響這些新生國家所造成的結果。伊斯蘭帝國,從阿拉伯人的伍麥葉王朝到阿拔斯王朝,或者是波斯人的波斯帝國,到近期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這之中都有伊斯蘭各教派的信仰者生活於其中,所以將問題歸因為宗教分裂並不正確。相反地,俄國、美國、土耳其、以色列…等境外之國,各自想要在這塊地方發揮影響力進而獲取利益,才是真正的原因。

原則上來說,伊朗是個不可忽略的國家。其承襲自波斯的悠久文化傳統,地理位置又控制了進出波斯灣的荷莫茲海峽,也是唯一同時相鄰裏海與波斯灣的國家。其自身擁有大量的油氣資源,伊斯蘭革命衛隊又極欲向外擴張影響力。在核武的問題獲得解決之後,其實力勢必是俄、美兩國極欲拉攏的對象。然而就與沙烏地阿拉伯一樣,伊朗並非可受外力操控的國家。如何與之交好考驗各國外交及經濟實力。

土耳其大概中東近鄰比較不可控的一個國家。在西方各國與伊斯蘭國交戰時,為了配合只能被迫也加入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列,但背地裡土耳其最想打壓的卻是其境內的庫德族人,而後者與伊斯蘭國處於交戰狀態。土耳其很明顯對會分裂其國土的庫德族人特別在意(應該說所有國家都不同意分裂本國國土,但它國國土被分裂,只要與本國有利,就會支持),而俄國透過其裏海艦隊向敘利亞提供空軍武力,會需要經過土耳其領空。俄土兩國在十七至十九世紀就打過很多次戰爭,對俄國侵犯領空之事一直很感冒,甚至還擊落了一台俄國戰機。雖然最後這兩國都克制住沒有進一步擴大衝突,然土耳其極欲恢復鄂圖曼帝國對中東的影響力卻非常明顯。

土耳其為北約成員,又是歐盟候選國,但它卻難以與歐洲各國融合一體,其實與其歷史、所在地理因素息息相關。它與鄰近的俄國、敘利亞、以色列、伊朗各國之間的互動,也牽動中東地區各權力的消長。

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阿拉伯之春吹進了新彊維吾爾穆斯林社區,引發了對其長久以來的漢人統治以及同化政策的不滿。新彊有天然資源,更是中國一帶一路與通往中亞油氣資源管線的要地。中國在中亞擴張影響力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其需進口大量石油,更讓它除了西部,也試圖打通其西南側與印度洋的通道。中國力圖在全世界擴張影響力,其共產政權的影子正是西方各國不樂意見到的。透過媒體及社群力量,對新彊地區進行支援,或許可說是二十一世紀的一種資訊戰。

雖然這一本書所分析的中東態勢,在許多現實上已不復存在。但各大國之間的博奕卻仍持續進行著。作者透過講解伊斯蘭的起源,讓讀者瞭解中東的悲劇,事實是西方各國在此角力下所產生的結果。如果說奧地利自認為是抵擋鄂圖曼帝國的前線堡壘,那麼鄂圖曼帝國又何嘗不是抵抗西方十字軍侵略的一道牆呢?當這道牆倒塌之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只能任人擺佈,這或許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