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


暴力的成因與基因、大腦、教養、飲食有關。

基因

  • 條件不好的人,透過暴力手段傳遞基因
  • 互利能成功傳遞基因,但欺騙也有時候能成功
  • 男女要贏的方式不同。男生是拳頭打敗對方,女生傾向於利用中傷的方式,將對手擠出群體(上古時代被踢出群體便無法獨活)。這是因為女生負責生養嬰兒,必需保護身體
  • 生存環境產生不同性格的族群。如果環境條件差,部落人會傾向互利,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存活。環境條件好的部落,不用努力也能有食物,部落人便會花時間在互鬥、暴力事件上
  • 基因與環境,各有 50% 影響暴力

大腦

前額葉皮質區活化低,會造成:
  • 情緒控制差,容易造成反應式的暴力
  • 行為不負責任,愛冒險
  • 自我控制差,無法調控行為
  • 不善社交
  • 認知差,無法做好的決定
另外邊緣系統也會有影響:杏仁核、海馬迴、視丘、中腦。後天大腦受傷可能完全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這包括由好變壞,或者由壞變好。

教養

  • 分娩時難產,有可能對胎兒大腦造成傷害(胎兒頭部在產道過度擠壓)
  • 不良家庭教養環境對孩子大腦造成損傷。比如搖晃嬰兒,會造成大腦邊緣損傷
  • 懷孕時接觸煙、酒、吸毒,直接影響胎兒(尼古丁造成子宮血流量下降,降低養份、氧氣,造成胎兒腦缺氧,大腦受損)
  • 母親疏離會影響大腦發展

飲食

  • 營養不良造成大腦發育不全,形成低智商,造成認知下降,產生反社會行為
  • 鐵幫助 DNA 合成,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量及功能
  • B2 加強血紅素對鐵的吸收
  • 魚類有豐富的亞米茄三、DHA ,對腦神經發展非常好
  • 魚類、豆類、蔬菜中含有鋅、鐵
  • 色胺酸攝食少,造成攻擊性高。菠菜、火雞肉、魚中含有胺基酸、色胺酸
  • 垃圾食物、蛋糕會造成情緒控制不好
  • 鉛、鎘、錳、汞等有害物質會造成大腦失常

預防手段

  • 禪修可以改善大腦,造成結構改變(正念練習)
  • 暴力是公共衛生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 透過科學方式先行發掘可能產生暴力的人、事,進而預防(但人權問題如何解?)
  • 開車要執照,教養父母也需要執照。透過政府免費訓練,將教養這一關卡消除
  • 所謂自由意志都只是大腦的決斷。如果你覺得你有自由意志,那是因為你的大腦讓你這麼想
  • 如果科學能做到七、八成準確一個人以後會有嚴重暴力行為,需不需要立案管控?如果能到九成準確呢?
暴力者在生理上會有以下表象:無同理心、無道德感、敢冒險無所懼、靜止心跳率低。但後天的社會因子卻可能將註定的暴力扭轉過來。身邊一直有人支持以及社會幫助,對消除暴力非常有幫助。

本書針對暴力這個議題,系統性地使用腦神經科學來說明其成因,及為什麼我們應該將它視為公共衛生議題,並加以預防。書末的一些預防手段,在現今強調罪犯也有人權的社會,似乎是比較難實現的。全書強調一個概念,大腦本身是可塑性極高的,縱使是成年人了,利用禪修的方式,也能有效地改變大腦。當然,很重要的是不要讓大腦受傷。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