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列車是否準點,除了列車及運行環境之外,乘客、天災、人禍…等因素也是影響因素。在首都圈這麼忙碌的鐵路交通,都還能維持不錯的準點率,日本人對此的要求可真是世界上最嚴苛的了。列車只要誤點超過五分鐘,可能乘客就開始對工作人員抱怨了。
作者三戶祐子試圖由許多角度來探討為何日本鐵路能夠這麼準點。其中有項歷史因素非常有趣,那就是幕府時代各大名的「參勤交代」。這是一件非常龐大的人員運輸,也非常要求準點,出錯了可是跟腦袋有關。從幕府時代就培養出了在大規模人員移動時,各單位協同合作的能力。此能力運用在鐵路的大量人員運輸,也非常地相似。
駕駛員的技術非常重要,他們依靠線路上各個「檢查點」,以眼、手、聲音做確認。每個點通過的時間是固定的,如果慢了幾秒,則列車或許在安全前提下,可以加速追回落後的秒數。日本的地形多山、丘陵,造成了許多橋樑及隧道,駕駛員這一塊的操作用想像的會以為並非如此簡單,但據說幾乎每位駕駛員都且備這樣的技術。
每天早上,各地的人乘坐著鐵路往中心移動,然後到晚上又移動回去。因為準點的鐵路,所以才能造就了世界上少見龐大的首都圈。
驚人的行駛技術、日本製造的高品質系統及零組件,但要準點並不僅是這樣而已。在系統設計上,多餘的亢餘設計,讓關鍵元件在失效時,系統仍可以正確運行。減少串聯設計的這種並聯、亢餘的設計,配合高品質的組件,讓系統達到非常高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運行計劃的訂定上,依靠不同的列車能力、等級分別制定。由粗到細,到最後會以分鐘來訂定運行計劃,並且除了強調準確依照計劃之外,也依現實許多不可抗力因素,注重運行計劃的「回復力」。也就是在運行計劃出差錯時,能夠快速準確回復的能力。要能如此,除了對乘客的人流有所掌握,也必需能夠與周邊其它交通工具業者有很好的協同合作。
如果詢問鐵路工作人為什麼要求完美,連列車停靠位置都必需分毫不差,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不是原本就該這樣嗎」。如此的基因,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每個鐵路工作者身上。
作者在感受到終端使用者對準點的感受後,試圖拆解、分析此一龐大架構,替讀者說明日本鐵路能達到準點的技藝。不可諱言或許作者有過度美化的意圖,但日本鐵路給我們這些旅遊者的表現的確是相當出色。
本書寫作時間是2001年,在二十多年後的現在,透過系統的診斷、優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分析,鐵路公司又能更好地掌握系統情況以及人流的變化。再加上準點的基因,或許日本的鐵路,永遠會被其它國家投以佩服的眼光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