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坦貝克俄羅斯紀行


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與匈牙利戰地攝影記者羅伯.卡帕一同相約拜訪俄羅斯,作了針對二戰後俄國人民的第一手紀實報導。在當時的西方報紙上,有關俄國的消息每天不下數千言,但報導的都不是底層人民的生活。為了真實瞭解俄國人民的生活,只有自己親自拜訪一途。

在寫作內容上,史坦貝克堅持只能記述自己所見所聞,不能加入任何主觀的認定與感想。在這本書中,他的確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在本書中,史坦貝克記述了他們在莫斯科、基輔、史達林格勒、喬治亞弟弗利司、巴統…等城市的所見所聞。文字只誠實的記錄當下,寫出人們的言語、表情以及動作。

正如史坦貝克對俄國人的興趣,俄國人對美國人也有興趣。雙方政府都在做醜化對方的宣傳,這一點倒是沒有政治體制的分別。然有一點特別的不同,就是美國立國以來害怕政府權力過大,一直是小政府的型態。縱使出了傑出的領導者,他們在任期結束後就會把他拉下來。而俄國則是由政府負責管理所有事項,包含福利。由此看來,俄國的政治制度其實比較偏向於亞洲。

在美國,多的是批判政府擴權過大。在俄國,則是盡力宣揚歌頌政府。

就史坦貝克造訪過的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喬治亞,在他筆下可以看出這三個國家其實相當地不一樣。在俄羅斯莫斯科,人們保守嚴肅。在烏克蘭基輔,人們樂觀知足。在喬治亞巴統,坐擁黑海熱帶資源,人們熱情好客。二戰時喬治亞並未受過戰火蹂躪,生產一切如昔。但在烏克蘭,人們剛剛走向和平。雖然建築物被破壞的很徹底,但人們臉上洋溢對未來美好幸福時光的期待,奮力地重建他們的家園。原本機械化的工作要暫時回復人力,男丁稀少的情況下每位婦女都要加入工作的行列。史達林格勒歷經好幾場的佔領、反攻、再佔領、再反攻,被破壞的程度難以想像。最終德國第六軍團仍被俄軍團團包圍,在此正式投降。

德軍俘虜在蘇聯他們破壞過的地方,正被管控並親手回復他們造成的破壞。俄國人不願意正眼看他們一眼,但是也不見史坦貝克寫出俄國人對他們施以報復、或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或許俄國人生活在這麼寒冷的國度,許多事情他們的確是樂天許多。

攝影師卡帕並不能自由地在蘇聯各處拍照,各派駐的大使館人員或武官也總是行動受限,隨時有人監視。然而基於雙方政府互相抱持的敵意,史坦貝克也坦言,俄國大使館人員在美國也會受到一樣的對待。我特別喜愛作者誠實講出的後半段,證明了他的確是不帶著偏見進入俄羅斯的。

卡帕拍的四千多張底片,據書中所寫,幾乎大部份在顯影檢查過後都獲准帶出。被留下來的大多是曝露太多地形細節或者是囚犯的照片,史坦貝克此行最重要的人民、農莊照片,幾乎都留了下來。

史坦貝克在文末這樣寫著:「正如我們所料,俄國人也是人,也跟別的民族一樣親切。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憎恨戰爭,他們跟所有的人一樣,所要的只是美好生活、安適、安全與和平。我們很清楚,這部紀行會讓如日中天的左派和落魄失意的右派同感不滿。前者會說它反俄,後者說它親俄。它的確是失之膚淺,不然又能如何呢?我們不做結論,只不過,俄國人跟世上所有的人一樣,壞人當然有,但更大多數都是好人。」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