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矽谷:老派矽谷工程師不正經的深度田野踏查


如果想知道矽谷工程師的生活是怎樣,除了親自去取得當地職位外,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已在矽谷奮鬥好幾十年人的口中來瞭解了。這本書的作者鱸魚已在矽谷科技業工作了三十年,我想由他親自講出來的經驗應該都是很貼近真實的。

矽谷這個科技重鎮,目前定義的範圍已不再是原本那狹長的谷地,而已經將灣區也囊括進來。想要複製矽谷成功模式的國家、地方何其多,但大多都僅能在硬體及表面複製,卻不能真正複製到精髓。這個精髓是什麼呢?作者說了,就是矽谷的文化。矽谷的文化是什麼呢?就是多元開放。

在矽谷大多數人不講族群,只講求實力。不在乎政治認同,只在乎能否為公司帶來獲利,或研究出改變世界的技術。因此矽谷的文化對於金錢很敢給,但在不需要或達不到目標的時候,裁員也不會手軟。這種文化造就了矽谷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滋養了美國國力的強盛,國力強盛又再加強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微軟及 Google 目前的執行長都是印度人,有多少公司能將這個位置給予外來者?

正向飛輪效應。

然而高薪的科技人才,也造就了生活在這片區域工作者莫大的壓力。高昂的購屋、租屋成本,讓每天通勤四小時像似家常便飯。他們每天有六分之一的時間在車上度過,換來的是更好的居住品質。如果再要求更好的房子,那麼最多的通勤時間可以拉到六小時。

無法這麼做的人,就各盡本事求生存。比如住帳篷,住天橋下,或者住 Hotel 22-一台二十四小時營運的公車,起終站要花二小時。因此只要花四倍公車票價,再忍受每二小時被叫醒一次,那麼就可以用低廉的金錢換得八小時普普通通的睡眠。


或許正如上海,在人們面前總是盡展最繁華多姿的一面。但在其反面,也經常總是黑暗。

在生活環境上,矽谷是沙漠,水源總是依靠雨水以及山上的積雪。但氣候變遷的近幾年,雨季變短,每次的雨量卻變大。高山積雪消退,更糟糕的是有燒不盡的野火。電力公司為了避免強風吹落電纜,在已經乾得不能再乾的森林點燃火花,造成森林大火的責任,因此總在強風來的時候預防性斷電。這讓矽谷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電腦技術,供電系統卻宛如第三世界國家。

矽谷的工程師很大部份是印度人,在與他們溝通時,總是要熟悉他們不按牌理出牌的發音。比如沙漠與甜點,總將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導致如果一個印度人問你「喜歡甜點嗎?」,你的腦袋卻在回想上回去撒哈拉沙漠的感受。

印度人的搖頭式同意也很令人拍案叫絕,而且根據來自印度的不同地方還會有不同搖頭的程度及節奏。如果下回看見印度人對你搖頭,千萬不要先認定他在否定你。搞不好他超愛你的!

鱸魚的這本書當然不僅止講到上述的主題,更多關於矽谷生活的一切,在書中都有說明。透過他親身經歷,以及自身擁有的文學底子,透過輕鬆詼諧的文筆,讀來順暢,令人輕鬆愉快。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