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經濟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錯誤將相關關係認成為因果關係。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往往將自己所聽所見過度地放大,將它無限延伸並套用至所有情況。甚至是在思考上,也欠缺多種面向的考量所致。比如書中的例子,「每年接受健康檢查的人,會比較長壽」。這到底是「因為接受了健康檢查而長壽」,還是「比較注重身體健康的人,往往也會定期做健康檢查,自然可能比較會長壽」?
要確認是因果關係,有三個要素:
- 不是純粹的巧合:就是說,當原因發生時,也必需導致出結果。如果原因發生了,卻沒有導致出結果,那就是相關關係
- 不能有其它變數:不能有其它的因素導致出結果。比如「注重身體健康」就會導致出「長壽」的結果,所以不能說「定期做健康檢查」就會「長壽」是因果關係
- 不存在反向因果關係:比如有個地方的警察多,但其犯罪率也偏高。所以如果有人說「因為警察多所以犯罪率高」,這時可以將原因與結果反過來看看是否也會成立。所以這樣說其實比較合理,「因為犯罪率高,所以調派較多警力」
在商業決策上,確認因果關係很重要,它關乎投入有限的資源,在一定時間之內達成利澗最大化的能力。所以在企業中,搞清楚什麼是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但不可諱言,在一些大企業中,也經常可看見利用相關關係來取得個人利益的情況。如果看看政治界,就又更明顯了。畢竟政治是眾人的事,而眾人在大數據的時代,甚至是在未來 AI 生成數據的時代,是無法面面俱到,什麼事情都一一的澄清是否是因果關係。利用某個成果有眾多相關關係,將成果解讀成自己作為的結果,在政治上是屢見不鮮。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有眾多影響的因素,要澄清是否為因果關係經常並不是那麼簡單,反而要界定是相關關係可能還比較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被灌輸因果關係時,比較容易的確認法大概是直接用第一個要素「純粹巧合」來驗證。當只要原因發生並不一定會導致出結果時,就可以確認是相關關係。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如果大家都誤將相關關係認成是因果關係,而據此做出決定的話,有可能會加強其所帶來的影響。這在參與者無法掌控全局資訊的情況下最常見,比如投資市場。今天如果有個消息說,某 A 說了什麼話,某 B 股票就會大漲。這時候假使很多人相信後去買 B 股票,是有可能造成大漲的,這就加深了 A 說這些話並導致 B 股票大漲的關係。
書中沒有很難的數學理論,只大概講解了幾種可以用來界定因果關係的方法,每一種都帶著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很適合在這方面想要稍微瞭解的讀者來閱讀。書的內容也偏簡潔,在閱讀上不會造成太多負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