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在野生動物瀕危的時代,檢視我們對寵物的愛


飼養寵物是人類「親生命性」的一種展現,這點只要曾經凝視著一隻友善的狗便可體會出。然而,寵物飼養卻也帶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導向生物滅絕、整體生物多樣性的大幅降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度之一在於透過各式各樣的基因組合,生物本身不會因為單一病菌產生大規模的滅絕。在環境上,我們也需要透過不同種類的生物來維持生態穩定及平衡。研究還指出,在一個生物多樣性較佳的地區,生物本身工作的效率也會有所提昇。

飼養寵物所產生的問題,分為以下幾點來說明。

寵物的自由放任

許多寵物主認為貓、狗這一類動物,本來就該在野外奔跑,因此常常在外出時不加以管束,任由牠們活動。然而研究指出,這些自由放任的貓、狗類是造成許多生物滅絕的最大兇手。比如沙灘上的海龜、森林中的鳥類。

流浪動物的問題在這邊突顯出來。流浪動物在野外漫無目的地遊蕩,更廣泛地影響了生物的產卵,並且有時也會危害到人類的安全。造成動物流浪除了飼主的不負責任之外,有些是誤認為這些生物應該在野外才能較快樂,又或者是宗教因素,認為放生會積德。

外來種入侵

外來種對當地原生種的衝擊是巨大的,因為當地的生物可能完全沒有遭遇過外來種生物的威脅,自然不會演化出對應的抵抗機制。外來種的威脅產生除了因人類有目的地放生之外,更多是因為人類頻繁地來往於地球不同角落所致。

傳染病

正如病菌會消滅人類一樣,動物的傳染病也會跟著人類的快速移動而抵達世界各個角落,進而影響未曾感染過這種病菌的生物數量。更有甚者,動物之間的傳染病演化成人畜共生的病毒,又或者傳染給人類後,再進化並再傳染回動物本身。這種經過多宿主後的病菌,往往威力強大且致命。

野生種消失

保育生物學家注重的是生物在「野外」的數量,而非被人類當成寵物飼養於家中的數量,因為只有生存在野外的物種,才能維持大自然的平衡。因寵物產業而自野外消失的鳥類眾多,牠們大多是因為外表亮麗、歌聲優美而被人們所喜歡。這種需求造就了獵捕的生意,讓牠們自野外近乎滅絕,卻經常能在人們的家中出現。

這種獵捕並不能因政府取締而完全消失。在此供應鏈中,最糟糕的就是許多生物於運輸途中死亡。

寵物食品

人類將感情投射於寵物之上,將之視為個體生命之延續。人類也投射了自身對食物的品味,極盡所能地給予寵物最好的食物。因此,寵物食品當中所含的蛋白質含量及品質不斷地在上昇。要說富裕國家的寵物活得比貧窮國家的人類更有尊嚴,這點或許一點也不過份。這些食品的蛋白質許多來自海洋中食物鏈較下層的基礎魚類。這些基礎魚類在海洋生態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過多地捕撈將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以上幾點,皆是養寵物及其後續產生的產業,帶來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所以,我們就不要養寵物了嗎?

不,不是這樣。

作者指出,在研究結果顯示,養寵物的人更能針對生物保育這類議題產生共鳴。許多保育生物家及學者,他們都有養寵物,其中許多就是因為養了寵物,進而踏入生物保育領域的。然而,我們的確也面對寵物主對自家寵物與其它生物的雙重標準。

比如保育學家認為,要解決寵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最佳解方就是將流浪動物全面撲殺。因為諸如貓、狗這類生物,在地球上的數量繁多,根本不太可能完全滅絕。但將這個最佳解講給寵物主聽,他們大多數卻又覺得這樣不人道。對寵物主的調查也顯示,縱使知曉寵物是造成其它生物滅絕的原凶,大多數人卻認為與自家的寵物無關。這種雙重標準造成了保育者在所謂人道、保育之間的兩難。人類往往對看得見的事很在乎,卻對明明知道但看不見的事置若罔聞,當作沒這回事一樣。

但不可否認,地球上飼養寵物的人如此地多,由他們著手來教育,是比較能成功復興生物多樣性的方式。將「親生命性」這種與生物連結的感情,進一步延伸到所有生物。

所以,並不是不要養寵物,而是應該在養育之後,善盡飼主的責任,讓牠們在自由之下,也不干涉其餘生物的生存。如果可以,盡量養一些比較沒那麼特殊的動物,避免讓牠們在野外的數量雪崩式下跌。再有心的話,參與並教育身邊同樣飼養寵物的朋友,讓大家都能體認到,維持生物多樣性對整體人類及地球非常重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