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
傳統農場讓牛、羊自由在田野中遊蕩。雨水滋潤大地,讓草生長。牛、羊吃這些對人們不太有用的草後,產生的排泄物令地力回復。如果是豬,他們樂意吃人們的廚餘。這些動物最後再提供人們肉類食用。然而,工廠化後的集約式農業,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最大化動物們所能產生的價值,並且無視牠們的福利。許多的經濟成本,就在這無形之中產生了。
動物不快樂,肉類營養價值降低。人類過度食用後,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增加,造成後續醫療成本。為增加長肉速度及賣相,對動物打生長激素。大量抗生素被使用在動物身上,造成細菌發展出抗藥性,反過來對人類造成威脅。
原本能回過頭來讓土壤富含養份的排泄物,因著工廠化農場的水泥地,變成是必須處理的麻煩物。許多農場採取的方式是偷偷排放,造成生態環境浩劫。有些農場會採用屎塘的方式來處理,但這些塘水經常也會溢流出來。縱使是透過運輸運送至能處理的地方,在運輸過程中的差錯,也可能造成不小的環境損傷。
集約式農業餵養動物吃穀類、大豆飼料,使得原本早就可以養活全世界人口的糧食產量,並沒有真正用到人類身上。大量的玉米及大豆需求,使得許多國家偏向種植能產生經濟價值的單一作物。作物經常會噴灑大量的除草劑、殺蟲劑,造成農地內的小型生態系被毀減。對植物有害的蟲,在經過長年單一作物藥劑的多次適應後,也會發展出更好的抗藥性。
化學藥劑栽種,造成的影響莫過於蜜蜂的絕種。少了牠們傳遞花粉,許多地方被迫只能由其它國家進口蜜蜂,或者在某些人力資源充沛的國家改採人工授粉。
先進國家的人開心吃著廉價肉品,但生產這些肉品的工廠們,卻對鄰近居民造成健康問題。這些工廠大量佔用可耕農地,砍伐森林。任意排放有毒物質,對水資源造成破壞。他們不需要使用大量人力,而且也大多雇用非當地員工確保工廠內部運作不會被當地人抗議。當我們吃著這些廉價肉時,大多數的人並不會想到承受痛苦的是幾千公里外不同國家的人。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好幾十年的努力。除了對政府、大企業施加壓力之外,消費者所能做的,就是購買對動物友善農場所產製的食品。在台灣,我查到有「動物福利標章」,裡頭列出了牛、雞、豬等經濟動物做的認證。我們平常會買的食品如牛奶、雞蛋,前者在網站有列出經過認證農場所生產的產品名稱,後者則是有「友善雞蛋聯盟」標章。
我稍微看了一下,我們家目前買的這些食品都沒有在網站中列出來。如果以經濟學的角度,這些標章的食品如果有較高價,就無法普及到所有民眾,便會只是負擔得起家庭的一種選擇而已。如是這樣,恐怕除了政府立法管制之外沒什麼有效的方法。但…政府經常受制於大企業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