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如何定價
人命該如何定價?聽起來是個很反感的問題,但它卻在生活周遭時刻發生。從災害、案件的賠償到壽險業、醫療業及各式企業,都在替人命估出價格。這邊的價格,指的是經濟市場上的價錢,而非價值。一件在市場上可能為零或負價格的物品,但它對你卻是無價。比如父母親留下的信。
評估人命價格的方式,可以用這個人的所得為主要因子,再加上副因子來考量。以這種方式來評論企業老闆與自己已退休的父母,前者的價格明顯大於後者許多。但這種方式縱使在評估者號稱是公平的狀態下,也會被不易察覺的種族、文化、人格…等因素所影響。比如同樣是勞工,在美國,黑人勞工與白人勞工估出來的價格,後者會比較高。
另外一種比較能為大眾接受的方式,是生命同等重要,因此有同等價格。它之所以比較能為人接受,是因為它齊頭式給予生命同等價格,恰恰簡化了第一種方式中,極其複雜且在多元價值觀中要求平等所需的難度。
同樣是天然災害的死亡者,企業執行長跟一般勞工,他們的價格應不應該一樣?
或許有些人認為生命無價,但這不在此書的討論範圍內。那生命該等價嗎?現實情況是,這世界上的生命不是等價的。人們在評斷價格時,往往同理心的影響巨大。當我們與對方有相同的經歷或背景時,人就是會影響進而做出行動。
所以對比巴黎恐攻,發生在敘利亞的恐攻就沒多少美國人注意,這是因為美國與法國在歷史上有更多交流之故。巴黎恐攻的次數極少,對比處於內戰的敘利亞,自然能獲得較大注意。科學家極力號召大家面對及解決氣候變遷,他們無論拿出多少數據及事實,都比不上一隻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更有說服力。無論中東戰亂造成多少人枉死在地中海,都比不上一具孩童屍體漂流至岸邊更加觸動人心。
生命的價格也會因為賦予對方「邪惡」而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戰爭中,雙方都會指責對方是邪惡的。是故戰爭中,士兵可以正當地殺人,只因敵人是邪惡的。殺愈多人的士兵,還會被視為英雄。生命從來都不是等價的,實力愈強大,經濟愈富裕的國家人民,其生命價格高。落後國家人民的生命價格低。
試想一個情境,一位慈善家死了,跟一個殺人犯死了,哪個你會覺得難過?
生命從來都不是等價的。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要求一個符合公平正義的價格而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