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生存


演化會汰除無用基因,但有些基因卻因為「利大於弊」而被留存了下來。

「血鐵沉積症」是一種疾病,它會干擾鐵的代謝,使得體內會儲存異常多的鐵,造成許多微生物得到太多養分,免疫系統承受很大壓力。但這種基因使得身體內的巨噬細胞缺鐵,結果反而能夠殺死造成中世紀歐洲三分之一至一半人口死亡的黑死病腺鼠疫。

糖尿病患者血管裡的血糖太高,引發身體問題。但血糖太高卻也讓冰點降低,讓人在寒冷氣候下的血管有更高的機會能夠不結冰,不會有結冰的冰晶刺穿血管的危機,因此讓居在歐洲的人們度過了稱為新仙女木期的冰河時期。

以上兩個例子,即是演化所做的權衡。它選擇了一種基因,可能會造成我們中年後死亡,但卻抵抗了會讓我們不到中年即死亡的風險。本書主題「病者生存」,即是說明了,在某一個時空下沒有用、會讓人生病的基因,在另一個時空卻可能極有用處,令該人可以生存下來。

由精子與卵子所結合成的「合子」,擁有強大的能力,可以造出嬰兒所需要的各種細胞。所謂的表觀遺傳學,講的是胚胎一旦著床,母親所作所為,包含吃的食物,都會影響到嬰兒基因的建造。不只如此,由於人出生後大腦仍在發育,因此嬰兒被對待的方式,也會影響基因的變化。所以對嬰兒愛的抱抱,說些溫柔的話語,真的是有幫助的。

人類生活在世上,其所吃的食物、感受的壓力源,都會造成所謂的「甲基化」。它是在不改變 DNA 的情況下,對該基因做開、關的動作。意即我們可以透過後天的保養,讓先天較容易產生毛病的基因關閉。聽起來就像是我們要好好保養身體這種論調。但科學家也提到,甲基化一次改變的並不是僅一兩個基因,而是幾百個基因。到底這些基因的甲基化是好是壞,其實還很難論斷。

經過這麼多年的演化,人類的基因庫裡面確知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病毒的片段,意即所有的生物都是持續在演化並且交互影響。並且隨著人類的移動,為適應不同環境的演化也造成了人類的各種不同性徵。

在現今社會,人類快速的在不同氣候帶之間移動,處於與原出生地有極大氣候差異的人們,往往受到的影響會比較明顯。比如黑皮膚的人能夠有效阻擋陽光,阻止葉酸被破壞,但相對地他們體內需要有較高的膽固醇,以用來產生所需的維生素 D。但如果這個人搬到了陽光少的北方,這時黑皮膚就變成阻礙維生素 D 的產生,而且高膽固醇變成是一種缺點了。

這邊有個有趣的冷知識。身體是透過視覺系統偵測陽光來產生黑色素的,所以戴著墨鏡反而比較容易曬傷。擦防曬乳可有效阻擋陽光,但它也會阻絕維生素 D 的產生。

雖然是 2007 年出版的書了,或許裡頭的知識已有更新,但不吝仍是一本醫學科普相當棒的書。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