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以下的現象:
  • 地球生態環境瀕臨毀滅
  • 人類愈有錢,幸福感卻不增反降
  • 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平,多數人仍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在在地都說明了經濟成長伴隨而來的財富增長,不僅公平性極差,且在地球有限的生態、資源限額下,註定無法永續。

採取以下作法,或許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訂立界限

在能力所足,訂定地球有限的資源及環境界限,並將這些界限整合到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之中。實際方式可訂定每個國家的碳排標準、耗用生態及資源限額…等。

修正經濟模型

現有總體經濟模型並未考量生態及環境承載量,也並未考量那些可以提昇人類幸福感的活動(如社群互助、照護產業)。我們應該將生態列入考量,也必須以增進人類總體幸福指數為目標。可能的作法是,擴大公共財的投資,將它投入在與生態與永續相關的產業身上。

改變社會邏輯

自動化的引入,讓生產力大幅提昇,這時應該回過頭來檢討我們的工時制度。可以降低每週工時,並同時大幅提昇年休假及育嬰假的天數。我們也必需改善系統性的不公平,這也包括了在過去幾個世紀,因帝國掠奪而導致戰亂頻仍的國家。先進國家必需承擔責任,瞭解一個公平的社會才能造就長久的富足。

我們也必須拆除消費主義文化,不再崇尚唯物主義。瞭解物質並不能帶來長久幸福,唯有人與人之間有緊密連結的條件下,才能有真正的富足社會。


本書寫於 2011 年,已過了十多年了,這個世界看起來有進步,但仍不夠快。我們排放碳的速度仍然大於允許值。世界仍未擺脫經濟必須持續成長,且這成長完全不考慮生態環境限制條件。歐洲看起來走在最前,在大家最常用的消費型手機方面,開始強制可維修性及永續性,並且也在界面規格上強制統一。能源供應方面,以往視為毒蛇猛獸的核能,在全世界都復興了起來。其再搭配各種風、太陽、水…等再生能源,邁向環境永續。

然而,許多開發中國家,並不能像先進國家這樣,投注大量金錢在這些方面。他們極需先進國家發揮「一個公平的社會才是更富足的社會」此種理念,限制自身並無私地幫助這些開發中國家。

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人類記錄下歷史軌跡,卻持續地重覆它,也是蠻有趣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