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位在印尼的峇里島是剛出社會時最常聽到同事跟團去玩的地方,但我要承認我有一段時間,它與普吉島我都不知道在哪個國家。台灣至 2021 年底的東南亞工作者以印尼佔最大宗(越南緊追其後)。如果有機會到安養機構,就會發現許多看服員都是印尼來的。她們當中許多衣著都類似中東地區婦女,因為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大概有四分之三的人是穆斯林。它的人口是全世界第四多,因多火山的關係所以土壤肥沃,盛產香料,也富含煤礦。荷蘭人在此地統治三百五十年,建立殖民政府,壟斷了生意,確保對他們很重要的香料不能中斷。
作者皮莎妮曾在印尼衛生部工作過數年,因著邀約要寫作,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周遊印尼各島。皮莎妮一開始用一些篇幅說明了自 1945 年蘇卡諾宣佈印尼獨立之後,再到蘇哈托的強人統治,一直到近期將權力下放給自治政府,印尼在這段期的歷史。但這本書卻該被歸類於「旅遊文化」類。皮莎妮在書中大多是著墨於她在印尼各地與當地居民互動後所了解的文化,偶爾穿插一些風景描述。
印尼一萬三千多個島,有三百多個種族。政經以爪哇島為中心,首都雅加達在爪哇島西側,整個雅加達特區超過三千萬人,是僅次於東京首都圈,世界第二的都市區。其西側是蘇門答臘島、北邊是婆羅洲,東側是…其餘諸島。會這樣說是因為印尼的東部大大小小島嶼,在文化上與爪哇島的文化差異極大。這些島民許多甚至沒有印尼這個國家的認同。南亞大海嘯對印尼造成最大傷亡在亞齊省,它位在蘇門答臘的最西北側。這兒也發生過亞齊的獨立運動,不過近年來似乎已經被安撫。
閱讀本書時,可以發現印尼與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
* 傳統宗族觀念
宗族的概念在我們可以很容易瞭解,台灣以前就是這樣的社會。宗族的好處是有共同文化、團結心強,當任一成員出現困難或需幫助時,可以利用宗族的力量解決。如果宗族有人不想要這種文化,那麼他也必需捨棄能夠由宗族得到的各種好處。然而西方個人主義漸漸侵入的這個時代,印尼人也必需經歷過傳統與所謂的「現代」互相衝突的過程。
* 吃檳榔
印尼人(可能指東部諸島的鄉村地區人民)也常吃檳榔,招待客人常常就是拿出幾顆檳榔。
* 亂丟垃圾
在皮莎妮成書的 2014 年,印尼人仍然會隨地丟垃圾,並且很訝異皮莎妮這些外國人會提出「垃圾桶在哪兒?」這類的問題。台灣近幾年亂丟垃圾的情況有改善,但是在淺山開墾區以及人較少的地方,滿地垃圾的情況仍普遍。
* 政治貪汙風氣盛行
這邊的貪汙也包含回扣。皮莎妮在這邊著墨的並不多。台灣以前被說是國庫通黨庫,但我感覺現在還是沒變。
* 政府效率不彰
這一點應該沒人會否認跟台灣一樣?
* 人民大多樂天知命且好客
樂天知命的另一個反意就是不太會對政治環境做任何意見。人民只要生存得下去,就會接受。好客這一方面也與台灣一致,台灣大多數人都是熱情好客的。皮莎妮旅行最常經歷的便是被剛聊過的印尼人邀請回家裡住,且被該戶人家熱情款待。或許這對西方世界來說不太可能,但在印尼傳統且民風淳樸的村落,卻是有可能發生的。台灣山上如果常去跑,大概也經常會遇見。
印尼有許許多多相對於西方世界仍不成熟,且極需改善的地方。如果僅是一個走馬看花,到峇里島高檔酒店享受的遊客,應該不太會對這個國家產生太多興趣。然而作者英國人皮莎妮卻喜愛印尼,更精確地說是她喜愛印尼人。皮莎妮能夠有這樣的經歷,除了刻意為之,就是她說一口流利的印尼話。她單身(離過婚)且無子,家庭方面的牽絆對她不是問題。她信奉「點頭」原則,就是凡被邀請做什麼事,去哪兒,經常都要點頭答應。在印尼必需懂得苦中作樂,因為各種交通工具誤點是常有的事。離島之間交通不便,經常必需要乘坐私自載客的貨輪,跟一大群牲畜及乘客擠在狹小的空間,度過好幾天,也是皮莎妮經歷過的事。另外她在印尼政府工作過的經歷,令她能夠被受邀與許多政府官員談話的機會。上述的種種,才造就了她的這本書。
書本中的 etc 指的是「其它事宜」,取自印尼建國之父蘇卡諾的獨立宣言。在日本戰敗的 1945 年,蘇卡諾匆忙地宣佈印尼獨立。獨立宣言簡潔有力,說明許多未竟之事仍需努力。但當時提出的其它事宜或許只是權宜之詞,印尼這個民主國家,到現今仍然還在處理所謂的其它事宜。雖說印尼與台灣在人文方面有多相似處,但地理環境卻有天壤之別。印尼所擁有的肥沃土地以及礦產是台灣所不能企及的。閱讀此書,跟著皮莎妮在印尼四處闖盪的同時,偶爾心底也挖掘出對往日台灣的回憶,無論是好是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