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而教 - 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傳統老師擔任教學者,學生是學習者。這樣制度下老師會派作業及利用考試來評量學生是否有學好。而翻轉教學的方式不同,他利用讓學生回家自行看影片,取代作業,然後在學校老師回答學生看完影片不懂的地方,再加強講解。然而這套方式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不能僅是認為老師都不用教,讓學生回家自行看影片。這樣會容易讓家長誤解,達不到目的。
以下列出幾種情境,希望能夠講解到翻轉教學的方式。如果有所遺漏也是正常的,大家去買書來看吧。
1. 給學生回家看影片,在學校僅回答及加強不能理解的地方
這部份老師要先在學校講解看影片需要注意什麼,為什麼會選擇此影片,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生必需在知道學習目標下,才能知道影片內容要注意什麼。如果學習目標未達到,才知道要再重新看一遍,或者記下來隔天至學校發問。在課堂上老師千萬不能重新講課,只能回答問題。沒看影片的同學可以請他們移至教室後方自行看影片。可以藉著讓有看影片的同學參與有趣的活動,讓沒看影片的同學「心癢癢想參加」,便能有動機驅使他們下次回家就要先看。也能夠建置一套線上回報系統,讓看完影片的同學回報進度,驅使未看的同學跟上腳步。
2. 上台報告的成績由班上同學評分
由班上同學評分,報告者才會注意底下同學的反應。如果想要讓報告者眼神確實有掃過每個同學,可以請學生配合演出,讓報告者回答剛剛報告時底下同學在做什麼。一開始如果怕全由同學評分會有好人心態,可以一半成績由老師評,一半由學生評,日後再適度增加學生評分比率。
3. 考試、作業題目由同學出,並互評
同學分組,然後題目由每一組出。這樣每一組同學必需瞭解課程內容才有辦法出題目,並且題目出的好的有加分。注意同學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出好題目,所以老師必需先示範講解何謂好題目。同學充份瞭解後才能開始出題目。透過各組互評,每一組能夠知道其它同學寫的內容,藉此與自己組做比較。分組的目的是要讓同學能夠有向心力,並且透過同儕力量,降低每個人打混的機會。為了避免好人心態,可以規定最佳成績只能有幾組。
除了學生之外,老師也必需真切瞭解翻轉的意義,才能使這套方法成功執行。這套方法強調由下而上,先由認同的老師實行後產生效果,再口耳相傳地推行至全國。所以持續地向老師們推廣這套方法是有必要的。推廣的目標最好是新進學校的老師,以免舊的老師有自己一套慣用的教學方式而拒絕改變。使用的學生對象最好也是新生,避免舊生已經習慣至少一年的學習方式,突然改變而造成學生、家長的反彈。
葉老師想要推廣這套教育方式的目的,就在於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在未知領域發現出東西的人才。以往的教育強調學生被動學習,且在題目上要求標準答案的結果,許多學生不願意思考,或者遇到不會的東西就卡關。現今我們許多人做的事,其實在網路上都可以直接找到解答。這樣的人才,其實很一般。如果網路上也沒有答案,是不是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做了?透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根本的自學、面對未知的能力,這才是未來需要的人才。對老師而言,很多知識在網路開放課程都學得到,為何一定要是你來教?所以在課堂上的老師最重要是當一個引導者,不能再自滿於一個教學者。引導者的角色不一定要引導知識部份,在待人處事上都可以。這是老師相對開放課程老師的大優勢:能夠面對面引導。
教學生與教小孩一樣,只是教小孩更容易因為心軟而放棄一些原則罷了。老一輩的人總是說,小朋友不教不會。但是我們如果讓小朋友在面對不會的事情時,能夠動手先摸索,大人在旁邊適時提點,我們可能會意外發現,小朋友的潛能是無窮的。我的大兒子繪畫老師說,現今小朋友的想像力比較差。以前要小朋友畫一樣東西,他們縱使沒見過,還是會依自己想像去畫。但現在的孩子就一整個愣在那邊。這是不是我們太過於強調標準答案的關係呢?大兒子的小學老師,在畫畫時會要求小朋友用彩色筆,原因是用其它筆,可能顏色會塗不均勻。我們倆個的想法是,畫畫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藝術,為什麼要求均勻呢?
教育如此,小朋友出來也亦如此。更覺葉老師的翻轉教育刻不容緩。就先由我們父母開始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