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回音


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遠山的回音,仍舊是以親情為主,但在敘事上多了一些拼湊。藉由講述不同地方的人所發生之事,再巧妙地將他們與書中的主角帕麗結合在一起。阿布杜拉與妹妹帕麗分離後,雙方一個在法國,一個在美國。但胡賽尼巧妙地利用了同父異母弟弟伊奎巴,利用阿富汗為中介,在法國與美國之間開啟了一座橋樑。透過管家納比與希臘醫生馬柯斯,先是與帕麗接上線後,再透過伊奎巴與在美國的阿布杜拉接上線。

這中間的情節,胡賽尼以第一人稱為每一個人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每一個人都與後續劇情有所關連,唯一令我覺得比較無關的兩個小故事,或許只是作者針對現今社會現象的一些小小的舒發吧?但除去主線,我倒覺得這兩個小故事頗吸引我的。

第一個小故事大意是生活在美國的人,短暫看見了阿富汗人民的慘狀後,在同情心作用之下,任意地答應當地人民的故事。我的解讀是,我們往往被一個很動人的故事給打動之後,突然心中就有了宏願要去做一件善事,但我們卻未曾想像要完成它需要多少的力氣,也不曾想像如果失敗了,無法履行自己的承諾,被承諾的人在原本的期待變成落空之後,那種對人世間的無力感及失落有多麼地強大,強大到足以毀減這個人。

第二個故事則是一個在別人眼中的軍閥,在自己小孩中卻可能是一個偉大父親的故事。但當因緣際會,小孩發現自己父親其實作為相當粗暴,他所做的善事實際上只是為了掩人耳目的時候,那種天堂掉入地獄,一瞬間長大成人的感覺,對他往後的人生衝擊勢必是相當大的。但正如生活在極權國家的人民一樣,如果這個政府給了少部份既得利益者美好的生活,那在這些少數人眼中,這政府是不是一個好政府?縱使父親有許多不是,但卻深愛自己小孩,那他算不算是個好父親?

兩個小插曲其實並非與主線無關,但是我認為關連度不高就是了。主線仍然是阿布杜拉與帕麗如何在多年後於美國重逢。但故事如果太圓滿,似乎就不能深刻。書末他們兩者重逢了,但阿布杜拉卻早已患了失智症,再也記不得這個他以前深深疼愛的妹妹。但阿布杜拉將這份思念寄放在其與妹妹同名的女兒帕麗身上,透過女兒將這份思念傳遞給妹妹帕麗,不失也是一種圓滿。至於阿布杜拉精心保留的鳥羽毛,就當作是留給妹妹帕麗一份未知的禮物吧!

有時候,不知道,也是一種美,是一種想像的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