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罷不能
本書有一個重點在於,成癮與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書中以越戰美國大兵紛紛染上毒品,但回國後便大部份戒除為例,說明越南的環境讓他們吸毒,但回國後少了環境的刺激,他們很容易便戒毒了。這與「孟母三遷」皆是說明環境影響我們是很巨大的。
而現今手機的 app 也會依下面的準則,讓使用的人成癮:
- 目標:透過主動設定目標,讓使用者達成。比如說運動 app 每天要走一萬步等的
- 回饋:達成目標後,給予一定的回饋。大部份是以點數形式
- 進步:遊戲一開始一定設定的很簡單,一下子就可以完成很多任務。意即很容易上手
- 升級:點數累積到一定,可以升級,或得到不同獎章
- 懸念:戲劇結束後,播放下集的精彩片段,迫使觀看者再接著看下一集。這在 Netflix 這種一次可以看完全部影集的服務常見
- 社會互動:前述的點數、獎章、升級,可以透過分享至社群網站,讓其餘朋友按讚
依照上面的準則,於是我們手機不時的「叮」一聲,我們便會中斷目前的行為,拿起手機觀看。這樣的人往往不容易專心,在與人交談時,也易給對方不尊重的印象。
我們不應該給小孩子太早接觸螢幕裝置,畢竟小孩子是需要透過與真實世界互動,發展出不同能力的。當我們在聊天程式中講別人很胖的時候,我們看不見對方受傷的表情,無法即時展受到這句話的傷害力,以後便無法調整。所以網路聊天會加深霸凌的現象,而這純粹可能是缺少實際面對面交流所致。
但我們又不能不用科技,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認清自己的優先順序。在家裡,家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回家後,將聲音轉靜音,將手機放在眼睛看不見,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與家人好好相處吧。當一對情侶出外用餐,兩個人交談內容有限,卻不時低頭看手機訊息的時候,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呢?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科技這股潮流我們必定得深陷其中,但是我們必需找出與它和平相處之道。
以前我看電子書,但是久了便發現,翻書、體驗紙張氣味的這種體驗,是電子書所取代不了的。因此我捨棄了電子書,近年來皆是看紙本書。到了新的圈子,我讓自己不拿手機,積極與別人交談,聽聽不同的聲音,體會不同的文化,避免讓自己一直在某些固定的文化、圈圈中打轉而不自知。
有人說,朋友聚會時大家都在玩手機,並不是手機好玩,而是朋友間沒什麼話題。這樣代表這些朋友彼此並不互相重視,所以寧可跟遠方的朋友用手機聊天。想像一下回家後,家人一直在用手機的情況,是不是我們也會感覺並不被重視呢?如果手機有訊息就叫一聲,如果手機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我們很容易覺得「我回一下就好」。但是這個回一下,那個回一下,時間與家人間的感情,不自覺就流逝了。
書末提到遊戲化可驅使人們去完成平常不會做的事。比如樓梯每踏一階,就會發出聲音,大家就會愛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然而遊戲化也會導致爬樓梯的目的變成取得樂趣,而不是讓身體更健康,反而倒轉化了目的。所以上例中,覺得有趣的人,對沒發出聲音的樓梯還是不爬。但是如果覺得爬樓梯有助於健康的人,是不管樓梯發不發出聲音的。
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成癮的現象,但就是要如何去與它和平共處而已。有的時候螢幕裝置看太久,身心會覺得很疲累。那這時候便是讓休息一下,到戶外走走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