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道:影響一生的父子關係
在青春期,男孩會進行第二次分離-個體化。他們有三重任務要去完成: 整合青春期的所有變化,從而開始構建自己的身分認同,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 進一步與家庭進行分離,這一次尤其是與父親的分離-個體化 開始學習處理人生的失落 這時期,是父親開始由英雄變狗熊的時期。男孩會更多地表現出對父親的挑剔,但這只是個前菜。到了青春期後期,男孩不但會疏遠父親,更會貶低他的權威。 這時期同時也是父親的困難期,因為他一般也已步入了中年期,會發現自己已不再是年輕時體力旺盛的自己了。男孩在這時候尋找自我認同的需求,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父親在此時的關鍵職能是:同理、接納、支持兒子找尋他在這世界上的身分,但同時也要為他的找尋過程設定恰恰好的界限。這時期也是男孩確認自己性取向的時期。 這個階段,兒子會喚起父親的身分認同危機,因為男孩特別在意自己的缺點,同時也會察覺到父親隱藏在表面下的弱點。當爭吵時,男孩極度的衝動會脫口而出父親的這些弱點,對父親進行打擊。如果父親能認同男孩這時期的轉變,並體察自己的話,他會發現男孩所言大部分非虛。這也是父親進行一次內在檢視的好時期。 這時期預示著父母養育孩子最主動的階段即將結束,父母應為孩子的獨立嘗試感到欣喜。當然踏出去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父母這時候所訂定的界限格外重要。父親必須改為一種被動的方式,並以不在中心位置的姿態,耐受住兒子與自己的反覆分化。此時經常會有一位「父親的替代者」出現,如果允許,父親也必須支持兒子與這個角色接觸。 那些在這階段無法去除父親理想化形象的男孩,在接下來的成長經常會遭遇很多問題。有些一輩子都僵化地擁護父親的理想形象,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有些則一輩子貶損和責怪自己的父親,對他絲毫不憐憫。無論是哪種,都會使得男孩的心智無法充分成熟。 反對來,如果父親理想化形象可以得到調整,男孩的自我形象也就相應地變得更加現實與靈活。他既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也允許碰觸到自己的弱點。於是在通往成人的道路上,他們便可帶著擁有力量卻又同時有所侷限的雙重感知,充滿現實感地前行。意即不將自己捧上天,也不把自己踩入地獄。 這令父母頭痛的青春期,會有許多爭執與吵鬧。父母應知他們必須漸漸地退場,但必要時仍需當個召喚獸。這時期也是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時期,唯有正確地找到身分認同,他們才能帶著它繼續前行,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