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哲學
孤獨是一種情感。我們可以將它分成「長期孤獨」、「處境孤獨」、「短暫孤獨」。長期孤獨主要是人們一直無法由滿足自己內心的情感需求,也可以說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孤獨。處境孤獨是遇見某一種處境,比如伴侶去世後而落入的孤獨,是外在的孤獨。短暫孤獨如其名,是一種幾乎所有人曾經都有過的、短暫的情感需求失落。
孤獨與人格特質有關。某些人格特質使得自己特別容易感受到孤獨,而孤獨又回過頭來加強這種人格特質。這樣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的孤獨負責。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必須為孤獨負責。
是否經常感受孤獨與是否獨居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關係,反而獨居的人大多會維持不少的社交生活。原因可能是他們自己選擇了獨居,而不是無法與人同住一屋簷下。
孤獨與社交媒體的興起或許有關,但並無明顯的關連。但值得注意的是,孤獨既來自於情感的不滿足,那麼在社交媒體上越是活躍的人,很有可能因為社交過度,造成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滿足他人的情感需求,卻沒有滿足自己的。這樣的情況最常發生在賣力工作的人身上。他們往往習慣忽視自己內心情感的聲音,久而久之便視若無物。
孤獨被視為一種負面特質,是一種羞於開口的事。因此孤獨的人們往往會包裝自己,裝作自己一點都不孤獨。獨處的人不一樣,他們與內心的自己達成共識,讓自己與自己能夠和平共處。能夠享受獨處的人是快樂的,許多人也都強調人們必須有獨處的時間。唯有獨處時,才能挖出腦中千思萬緒,並在這時候加以消化、平衡,最後趨至平靜。
孤獨與痛苦、死亡一樣,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面對。縱使他人有相似經驗,能感同身受,但仍需自己面對它。孤獨並不可怕,人的一生就是孤獨的誕生,再孤獨地死去。我們只能直直面對它,並且傾聽內心傳來微弱的回音,告訴我們這個人生所欲追求、達到的是什麼境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