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強團隊都在用的「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55
- 某人有新提案,領導者就說「那就交給你負責了!」
- 事情出錯時,領導者第一個問「誰負責的?」來釐清責任歸屬
- 領導者問「有沒有問題?」時,大家都會回答「沒有問題」,但事情卻一直出差錯
這些情形都是團隊心理安全感低下的現象。這樣的團隊,會沒有向心力,成員無歸屬感。團隊中的人都是各做各的事,不會也無必要主動針對既有現象提出改善計劃。面對新挑戰也不願意去接,深怕失敗被責備。
團隊至此,已經不太可能是一個高效的團隊。如果相安無事算幸運,但如果內部出現了幾個小圈圈,並且互相推責任,那表現只會每況愈下。
此書是作者實際操作、應用過後的手冊,列出了 55 條增加心理安全感的對話方式,實用性相當高。全書將心理安全感需求分為四要素:敢言、互助、挑戰、鼓勵創新。每一條都會列出應用情境,NG 的說話方式以及應該改成怎樣的語句才能增加成員的心理安全感。
四個要素,環環相扣,互相有影響。以新提案來說,如果提出來的人會增加工作量,那麼很多人就會選擇不說。又或者新提案一般具有挑戰成份,本來就不一定會成功。如果不成功被當成一種對考績的扣分,那麼大家寧願打安全牌,做被指派的事就好。減少挑戰,同樣就會降低創新。
新提案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領導者要將責任扛在身上,並且說出:「來看看要怎麼分配任務吧!」事實上提案大多是針對團隊,所以領導者扛下後,再利用「互助」要素,讓大家都能夠參與。成功了大家都有份,失敗了也要認知這是一種「學習」,並不是白費時間。如此下去,大家才會願意提意見。
傳統企業上對下權威的管理方式,似乎會與高心理安全感絕緣。為了提昇心理安全感,領導者責無旁貸,必須以身作則才會有作用。在說話的方面,必須減少問「為什麼」,因為這個詞有點責備的意味。
假如事情不如預期:
NG 話:「為什麼卡住了?」
正確的話:「是什麼地方卡住呢?」
領導者接受事情不如預期,並專注在卡住的地方,尋求解決問題。卡住的地方可以視作是下次再讓它更好的指引,期望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整體團隊的氛圍會變成做任何事都是思考「我們」,這邊的「我們」即是團隊本身,真正達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樣的領導方式在初期會花費比傳統權威式更多的時間,但是只要團隊成員認同,大家形成主動性後,領導者就會很輕鬆。在現今變化快速的社會,許多商業策略、研發手段都強調適應性及彈性作為因應手段,在管理方式上,不應該再依靠說一做一的傳統領導方式了。
如果團隊文化已成形,也不用氣餒。先從自己開始,漸漸地擴散到幾個人,最後是整個團隊。領導者如果帶領的是平庸的團隊卻能創造優質的績效,那麼其領導能力不言自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