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群山
所謂山痴,可說是愛山成痴,眼裡只有山。在西方世界,一開始人們認為山是不毛之地,乃是上帝澆灌而來。現在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有什麼好去多想的?直到地質學發展出來,大家才漸漸地瞭解,陸地並非固定,而是持續在移動中。山正是板塊運動撞擊而形成,並且地球歷經了冰河期,現今地景正是冰河在數百萬年間消磨而成。
漸漸地,山不再是恆久不變的,而是過去長時間形塑而成。登山,看著各種地形、岩石、冰河,想像它們在悠悠時間之河中緩慢而持續的活動。堅實的陸地變成移動的陸地,板塊活動愈古老,因長久的侵蝕作用造成其上形成的山勢愈低矮、和緩。現今的聖母峰,是「剛剛」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印度板塊撞上歐亞板塊而形成的。而古老的蘇格蘭凱恩戈姆山脈大多呈現圓形,也是因此原因。
愈來愈多的人走向山裡,當人走在險惡的地形,心裡隱約卻覺得實際很安全時,所產生的恐懼最後會轉變成喜悅。登上峰頂,許多人是為了山頂上的視野。由高處看下的風景,天生就對人們有極高的吸引力。山開始被人視為一種「崇高」的象微,因為在文化脈絡上,高與上面都被類比為一種能力或權力象徵。於是,舊世界的阿爾卑斯山處女峰一一地被踏上並為其命名,其最高點白朗峰更是大家追逐的對象。
舊世界的處女峰被造訪殆盡後,透過新世界的開發,身處舊世界的人們,極力向新世界的處女峰前進。英國人對此興致昂昂,視為一種帝國能力的展現,畢竟想要登上山峰,代表必須要有後勤能力,及對該國的一定的掌控。英國人就是這樣發現了聖母峰,並為之命名,也不在乎世居當地的人稱已它為珠穆朗瑪峰了。
人類會對山產生情感,給予許多情緒,而這正是人類特有之處。許多人上山不再復返,他們的家人輸給了山,輸給了他們無從抗議的山。山的魔力如此巨大,恐怕就連親情也瞠乎其後。登上八千公尺的高山,在如此高海拔之下,空氣、風、視覺、引力都為之不同,經常彷若在一個新的地球或者天堂般,令人暈眩。
登山之人,經歷著過往登山者遺留下來的經驗,也接收了他們的情緒,由此代代相傳下去。我們一個人登山時,或許會覺得孤獨。然而,此種孤獨卻並非生命上的。在一個轉彎處突然被驚嚇拔腿而奔的山羊,隨處參天挺拔的鐵杉林,這不正是生命的表現嗎?
無論是以何種方式登山,皆是個人所選,旁人無從置喙。我們或許不該推崇過度危險的登山方式,但卻可以讓大家多到安全易親近的山上走走。看著這些歷經數億年以上形成的地塊,想想人類在整個地球的時間維度上,恐怕連一個點都不到。人類之渺小,可見一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