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用心理學觀點剖析韓日兩國


日本的「迷惑」文化,指的是儘可能不造成他人的麻煩,這反應在任何社會中的任何地方。比如公眾場合中大聲交談、擁擠的電車中進來一個推著嬰兒車的母親、甚至是因為一些天然災害而被迫需要救難隊支援,都充斥著這種避免「迷惑」他人的行為。因為這樣的文化,所以日本人遵守規範,並斥責違反規範的人。日本人安靜、有禮(不影響他人心情)、街道乾淨整潔,大體就是這種文化下的產物。

日本人對待他人的態度,分為「本音」、「建前」。「建前」就是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的態度,往往必須是恭敬有禮的。「本音」則是自己私底下的態度。就算是對朋友,日本人可能也是表現出「建前」的態度,因此常會有外國人分不清楚日本人的態度到底是發自內心的還是表現出來的。

對於這種「表裡不一」的現象,韓國人則是相當不以為然。韓國人對朋友的定義就是要分享自己最內心的感受,這才叫朋友。不認識的人,如果有共通的理念,則也可以變成朋友。日本人不輕易接受別人的恩惠,因為受到別人的恩惠就一定要回應,這反而是一種壓力,會造成別人的麻煩,就是「迷惑」。

對於私領域的重視,讓日本人成了會劃線的民族。在私領域中,任何人不可以侵犯到我,於是大家必須遵守規矩,不造成他人麻煩。而常越線的韓國人,則是常常會用親情、地位…等關係,將自己想法加諸在別人身上,也就是愛「多管閒事」。

雖說日本與韓國都被歸為集體主義社會,但中間仍有極大的差異。對於恩惠,日本人還包含了對於社會整體加諸於個人的影響,因此行為必須對得起社會。韓國人在這一塊就比較個人主義化一些。由self這個字來看,日本人是用「自分」,就是在整體之中,將自己與其它人作出分別,就是自我。韓國人則是「自己」,強調個人的主觀性。

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只有差異,並不會有極端的好與壞。文化就是一個國家在歷史長流之中,生活於其中的人類,為了生存及繁衍所產生的一種行為,影響的因素包含了地理位置以及與鄰近國家的互動。閱讀本書透過作者分析兩國的文化時,不自覺地也會將台灣人的文化與之相比較,就會發現在鄰近國家之中,文化往往會互相影響、融合。

就像物種演化,不同的物種在不同環境,可能會演化相同的器官。比如翼龍是爬蟲類、鳥是鳥類、蝙蝠是哺乳類,但牠們都在演化過程中長出了翅膀,能夠進行飛行的功能並適應當下環境並生存下去。文化也是如此。當我們在評斷某些文化的優劣時,如果只是以單點來述說,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推行異國文化時,必須先瞭解此種文化客觀的發生條件原因,為的是發揮什麼功能,然後於自己國家中找尋是否有相同功能的文化,如此才不會落入太多的自我貶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