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相的勇氣


關於死刑存廢的議題,因為大法官的一句話激起了許多漣漪。對於不該廢死的回應中,大多數人的論點是以「殺人償命」為出發點。但死刑存廢,應該要回到它最初被訂定出來的意義,意即「嚇阻作用」。

不可否認地,在遠古時代「復仇」這件事對於秩序的維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害怕被報仇,所以具有嚇阻作用。這件事已經植入我們一代代人的大腦之中,這可以解釋親人被殺害之後,人心底產生的那種憤怒情緒。然而如以台灣情況來說,有死刑但卻不執行,事實上其嚇阻作用已經降低了。

到底死刑對於重要兇殺案有沒有嚇阻作用,這點必須透過研究才能得知。據美國的研究來說,結果是正面的,死刑的確有嚇阻的作用。在美國大多執行死刑的是南方各州,但反對者稱這些州的謀殺案發生率仍比其它各州高,以此作為反對理由。這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我們還必須知道,南方各州謀殺的背景發生率本來就比較高。

如果同意廢死,我們該問的是,目前常見的替代手段「終生監禁」是否具有同等的效果,以及此等方式與死刑所帶來的各種成本效益分析。對於受害者家屬而言,正義能不能得到申張,或者是如何平復他們的心情,同樣是必須考慮的。

同樣的,如果我們想採取嚴刑峻法,也必須考量「邊際嚇阻」。意即,如果強暴犯依法必須死,那麼加害者更有機會直接將人殺死,因為這樣被抓到的機會降低了。在不同國家的文化以及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產生的價值觀差異,也必須是予以考量的。

換言之,關於廢死這議題,需要考慮的層面很多,也因此更需要更多的對話與理解。某些人的信念根深蒂固,這也是因為改變的成本過大所致。

像這樣理性,以研究實證為主的分析,正是這本《說真相的勇氣》的內容。它是一位經濟學家與法官在部落格上的文章,他們每週針對一件時事,由一人先發表意見,再由另一人回覆。許多事情在分析上都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兩人思想的精奧更是本書的精華。

書中探討的皆是美國發生過的時事,許多事或許不在台灣發生,但人們之間的事是共通的,對我們仍具有參考價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