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那隻大象


當聽到別人說「別想那隻大象」時,大腦要先想到大象,然後才能「不去想」。所以這句話反而是先加強了大腦對大象的突觸記憶。作者透過這觀念,強調在政治領域,「框架」的重要性。所謂的框架,就是政治立場分岐的兩個團體,所用語言說詞的背景。它是形塑我們看待世界的心理結構。重塑框架,就是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政治上,作者先告訴我們,事實不能改變框架,所以一味的強調事實是沒有用的。然後再告訴我們,價值觀與利益有衝突時,選民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而非利益。

以減稅這個詞來說,背景上就是認為稅收是痛苦的,所以才需要減。如果反對者一直強調減稅的缺點(事實),反而是一直在加強「稅收是痛苦」這個框架。要不落入框架,必需跳離「痛苦」框架。一個方式是,先由我們享受了許多國家公共建設、教育、醫療…等正面「愉悅」的情緒,再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人民的稅收才能如此。

所以,如果強調減稅會造成什麼問題,仍是在減稅框架中打轉,令對手達到目的。所以重點是,當對手試圖用一個框架與你對話時,不能只在框架內打轉。必需跳出它,另建一個框架與之抗衡。

接著,作者提到,「認同感」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與行動。選民投票是投給「認同」的人、同價值觀的人,並非完全以自身利益出發。要取得認同,就需要大量的宣傳,時刻在人民腦中注入相符的價值觀。因此,控制媒體是必要的。成立許多智庫、研究院,透過貌似的科學手段加強選民價值觀,也是必需的。

縱使當政者說的是歐威爾式的語言(表裡不一),但當他提到某些關鍵詞時,便會引起選民的認同。在選前持續加強這種認同是必要的。

觀念上很簡單,但實作則因議題而定。在剩下的篇幅,作者講解了美國保守派(共和黨)與改革派(民主黨)在政治理念上的不同。在「國家是家庭」的概念下,保守派是嚴父模式,強調由嚴父定下規矩,不遵守者則施以處罰。改革派是慈親撫育模式,強調成員透過同理、責任來完成任務。

自己舉一個小孩子打掃家裡為例。嚴父模式由家長訂定每個人打掃範圍、時間,慈親模式則是讓小孩子對家庭產生認同感,有「自己的地方有責任自己打掃」的觀念,達成主動清掃的目的。

每個人在不同領域都會分別應用這兩種模式,比如在工作是嚴父模式,回到家變慈親模式。這兩種模式反應在國家與國家間,就造成了外交政策上的分岐。嚴父模式下,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其它國家都要聽美國的,如果不聽就施以逞罰。慈親模式下則強調多邊主義,強調共同合作,創造有序國際社會。

作者明顯是改革派的,因此本書後半多是在講美國保守派與改革派的現況,以及改革派要如何做才能改變公共輿論。中文譯本雖然是 2023 年才出版,但原書早在 2014 年便付梓。然而書中對於兩派的價值觀多有著墨,而這些情況又可套用至許多其它國家,包括台灣,因此在瞭解台灣政治上也是有許多幫助。

所以未來我們有機會與別人在政治上做「討論」時,記得先抓出對方背後的框架,然後跳離它,創造一個與之抗衡框架後再來對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