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人性


與其說是本講人類大腦長期演化來的特性,不如說是本記錄世界瘋狂殘酷事件的記實書。作者將人性分成十個典型:感痛者、放逐者、制懼者、注視者、攻擊者、結夥者、養育者、求愛者、搭救者、護親者。十種人性,各自帶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見到的各種人類典型。我個人覺得所謂的十種,是作者先射箭再劃靶的結果。因為想探究,經歷了各種事件,遇見、訪談了各種人之後,所整理出來的分類。也由於如此,針對這十種人性,作者總能與一個貼近你我生活的例子做為引導問題。

感痛者:眼前有人溺水很痛苦,你也不是很會游泳,也找不到任何幫助,你會不會跳下去救他?
放逐者:看似正道的組織,裡頭正做著髒骯不可告人之事,握有證據的你會不會選擇告發?
制懼者:疾病纏身的家人,要求幫忙早點了結生命,幫還是不幫?
注視者:為什麼無法與心儀的人在一起,就會想要毀掉對方?
攻擊者:為什麼會發生屠村、殺害無辜老小的事情?
結夥者:為什麼大地震後無人管的地區,會有一群人結夥開始搶劫?
養育者:為什麼貧苦人家的父母,會將孩子賣給別人?
求愛者:愛情帶給人什麼樣的勇氣,能夠面對死亡?
搭救者:為什麼人會冒生命危險去救一個陌生人?
護親者:歹徒闖入你孩子的學校,你的孩子在左側教室,其餘五十個孩子在右側教室。如果你只能選擇一邊,會選哪邊去救?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許多都是沒有正確解答。但不同的答案仍通向一個目標,就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繁衍」。大腦本身是由許多模組構成,每個模組單一或與其它模組合力運作,造就了人的許多行為。這些模組經過長期的演化,是以增進生存繁衍作為決策的依據。就像人類在馴化植物一樣,比較方便摘採種子的種類會被人類大量種植,這種基因便傳下來了。

以放逐者典型為例,在大堡礁有一種鰕虎魚類,牠們是以體型的大小來決定誰當首領。牠們生活在一起,只要被放逐,遠離族群就很難活命。當首領死掉後,排名第二的便起來當首領。所以當首領覺得底下的小魚長到可以威脅牠地位時,牠就會將這條魚放逐。被放逐意謂著無法生存,因此這種鰕虎魚類會在體型長到最大的 93% 時,便會開始節食,縱使肚子餓牠們也不會吃東西,來避免被放逐。

回到上面關於放逐者的例子。你會不會檢舉一個正道組織內的髒骯事,縱使組織所有人都同流合污,可能會被抹黑並身敗名裂的情況下?對制懼者典型而言,當全身只剩下眼睛能眨,用眨眼來讓旁人將字母一個個寫下來時,我們是否能像某些人一樣,對生命仍抱有熱情,持續學習並取得世俗認可的成就?

這是一本科普的書,所以作者引述了許多的科學研究,作為每一種人性的理論基礎,在嚴謹性上有一定根據。但讀完本書,其實最吸引我的,並不是這些科學證據,而是發生在世界許多角落,關於暴力、屠殺、人口販運…等的事情層出不窮,似乎永遠無法消除。我想起《黑土》中有類似這樣一段話「人必需在能夠成為人的條件環境下,才可以被稱作是人」。所以對於結夥者典型來說,在社會秩序蕩然無存時,結夥搶奪資源同時也除去非同夥人,才是有利於生存繁衍的行為。

但也不要認為人都是自私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漂亮女性面前,會變得慷慨、大方,因為求愛者典型便是展現男子氣概,讓交配的機會升高,便於本身基因傳遞下去。而對感痛者典型而言,感受他人的痛苦並因此給予幫助,可以得到快樂。又或許是搭救者典型,會為了一個即將被販賣的女子,鋌而走險去幫助她逃走。

縱使有些像是自私的行為,比如貧苦人家的父母,將孩子賣給領養家庭,但父母可能覺得與其跟著自己受苦,不如讓他去能夠給他良好教育及生活的家庭,還來得更好。這便是養育者典型。養育者典型仍然與生存繁衍分不開。試想在火災現場只能救一個自己的孩子,你會救一個得了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孩子,還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救後者,因為後者有更大的機會將我們的基因傳下去。

人類的許多行為,在靈長類身上也可以看見。但人類擁有牠們所沒有的條件、科技,是應該變得更好。事實上人類也一直在變得更好,只是有些事物來得太快太急,我們的大腦,或者說我們的基因還來不及演化,就會產生許多的不適應。不適應產生的衝突,可能在人類來不及適應之下又再變化了;又或者時間夠久了,人類就適應了。所以種種人性,就是「生存與繁衍」之下的決策行為罷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