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勝心態


為結果負責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他長大後才會對社會負責。這不意昧著放任,而是在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讓他們學著犯錯,然後由錯誤中學習。沒有一位專業運動選手不是由笨手笨腳開始的,但許多人在過程中放棄了,專業選手則是吸取失敗教訓,一步步地提升自己。

由報酬驅動變革

引領我們做出改變的,是改變後的報酬,不是不改變的處罰。如果不偷東西只是因為害怕被處罰,那麼在不會被處罰的情況下,就會去偷東西。這種改變,就是依靠外在動機。外在動機令我們在意別人看待我們的形象,我們的確會為此改變沒錯。可惜的是,不同的人對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會陷入茫然不知何者才是目標的情況。

內在動機則不然。我們只有一個自己,朝著內心油然而生的目標前進,我們只將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比較。內在動機是主動性的,不因面對不同類型的人而有所改變。

以企業員工來說,外在動機是賺錢、職位這些東西。但獲取它們的途徑,並非只有將產品做好一途。透過關係、手段仍可能達成。內在動機則是努力將產品做好,產品成功後,自然就會帶來金錢與職位上的提升。

信仰的力量

人們很難改變信仰,這包括了政治、宗教、認同…等方面。每個人信仰不同,應予以尊重,且不試圖改變別人的信仰。對自己堅持的信仰,就用身體去做,讓別人觀察你的信仰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如果你的信仰真的是好的,那麼人們自然會被一點一滴地改變。

想像主宰未來

我們或許不會到達我們想要的未來,但會達成我們期望的結果。別小看大腦期望所能帶給人們的影響。我們必須與正向、積極、樂觀的朋友常相處,遠離悲觀的朋友。事情唯有你相信它會發生,它才會發生。這不分好事壞事。

重塑成功的習慣模式

習慣無法被停止,它只能被取代。要改變一個習慣,改變神經元傳遞的方式,不僅僅是十天半個月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半年至二年的時間。完美是養成一個好習慣的天敵,它會讓我們停滯不前。不運動的人要培養運動的習慣,一開始一定沒多久就累得半死。但重點在於「習慣」運動,而不是運動得多優雅、走多遠。

認清環境對習慣養成的助力。要「出汙泥而不染」的難度太高,所以才會有孟母三遷。善用環境的力量迫使自己融入它,這也是很多人考試會需要到自修室的原因。

留言

熱門文章